新华网成都9月30日电(吴晓)一场大型农业展会,往往是产业的风向标、市场的晴雨表,同时也是农业发展成果的直接展示,是对“三农”工作成效的小型“阅兵”。
9月26日至29日,第七届四川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农博会)在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举行。四川农业发展的成果,也在此经历了一次集中“检阅”,贡献了一份乡村振兴的“四川样本”。
区域公共品牌助力脱贫攻坚
“从前人们只知道羊肚菌贵,对它的价值却并不了解。通过展会,能让更多人认识这样一种食材。”射洪县农度种植专业合作社是遂宁展厅参与展销的的机构之一,该合作社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参展以来每天来咨询或者购买的人络绎不绝,不仅提高了现场销量,也在与其他客商交流中获得了信息,对于以后扩大种植、降低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农博会遂宁馆。新华网曹鹏摄
位于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16号馆的遂宁展馆以“遂宁鲜”产品为主体,将遂宁农特产品以消费市场创新划分五大区域,其中特别设置了扶贫区。农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展位便位于扶贫区内。
作为全国首例“地域+产品特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遂宁鲜”产品远销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会员企业销售额达56亿元。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助于扶持中小微农企逐步壮大,提升区域农产品的竞争力。在农业产业扶贫、助农增收方面起到了较大的引领作用。
2017年,四川省启动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优质品牌农产品推介活动,截至今年5月,四川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总数达到30个,优质品牌农产品达到150个。
四川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培育发展农产品省级区域公用品牌5个以上、市县级区域公用品牌100个以上、优质品牌农产品200个以上、“三品一标”产品5600个以上,让“川”字号农产品享誉国内外。
农业文化“铸魂”乡村振兴
在16号展馆序馆中,一条浓缩了四川70年来“三农”成就的时光长廊成为了热门打卡点。向阳公社牌子、粮票、米票……将四川的“三农史”浓缩于方寸之间。来到这里不仅可以在“三农”时光博物馆看到富含历史感的老物件,还能现场观赏郫县豆瓣制作、蒙顶山茶文化等传承人的大师级手艺表演,体验农耕文化和乡村工匠技艺。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对于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具有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
“参加这次展会,我们想要把蒙顶山茶的文化宣传出去,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贡献青年人的一份力量。”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老师蒋丹带领学生在农业文化遗产区表演茶艺。在她看来,继承传统,其后创新,将年轻人对茶的理解通过表演的方式传递出去,是一种传统农业文化的再升级。“作为青年人,我们有一种参与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她说。
蒋丹在展示茶艺。新华网曹鹏摄
乡村振兴不仅要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提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而且要用乡村文化的发展丰富、完善、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去年9月,四川省乡村振兴大会提出要大力推动文化振兴,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和乡村文脉保护传承行动,进一步增加农村优质文化供给,打造四川乡村文化产业品牌。
前不久,四川省评选出60名农村手工艺大师,涵盖手工画、雕塑、刺绣、染织等11大类。这样的活动,四川已经举办了三届。前两届评选出82名农村手工艺大师,其中95%以上创建了大师工作室或进入乡村工作坊从事手工业工作,带动1000余人从事农村手工业工作,助推四川乡村艺术文化走出农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筑牢农业产业发展基石
本届农博会按照四川省全力构建的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重点展示川粮(油)、川猪、川茶等10大“川字号”优势特色产业以及现代种业、智能农机装备制造、烘干冷链物流3大先导性支撑产业。首次专设现代林业馆、现代畜牧业馆、现代种业馆、现代农业装备馆、现代农业冷链物流馆,从上游至下游全面展示四川省现代农业发展最新技术、产品和成果。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而“10+3” 产业体系,是四川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的一次精准发力。
“这是我们在对四川农业发展现状认真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形势和消费需求变化等,确定的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且产业基础独特、主导地位突出、区域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的重点产业。”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毛业雄说。
为培育好“10+3”农业产业体系,从今年开始,四川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还开发了13款专属信贷担保产品,为助推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
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展区内的参展商。新华网曹鹏摄
9月24日下午,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会议在成都召开,提出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推动10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夯实3大先导性产业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据悉,目前四川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8个、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8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36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