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启东市海复镇庙基村网格员倪伯苍(中)进行普法宣传。

江苏海安市白甸镇网格员在农家小院宣讲防范非法集资法律知识。

作为江苏唯一的全国“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南通市大胆实践、探索创新,在拓展公共法律服务外延的同时,结合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实际,创新开展网格化精准普法。

7月17日,南通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南通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加强普法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依托全市现有10076个网格,整合普法资源、延伸普法工作触角,实现法治宣传教育从“大水漫灌”到“精确滴灌”,从“千篇一律”到“量体裁衣”的转变。

创新打造全要素法治网格

南通市在普法工作中特别注重有机融入网格化机制,创新打造网格总调控、行政管理和法律服务双联动的全要素法治网格。“推动普法职能下沉、普法力量下沉、普法资源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田间头就能学习法律、解决法律问题。”南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姜永华介绍说。

按照《指导意见》要求,南通市确定了“全面覆盖、分类管理、把握重点、条块结合”原则,以辖区内的居民为普法对象,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中现有网格划分,实现管到格,落到户,上下互动,信息互通,联管联治,共同普法。同时要求,按照“一员多用”的思路,把网格员培养打造成普法宣传工作的信息收集员、工作协调员、法律宣讲员、民主法治建设员,着力提升普法成效。

“有个老板做生意做大了,把心思打到要交的税上面来了,挖空心思,制造了许多假账、假发票,想尽一切办法偷税、漏税,结果呢?当然是违法了!”8月14日,周福如给通州区兴东街道孙李桥村村民作法治讲座。

周福如是南通市通州区的一名退休教师,也是孙李桥村的网格员,曾因勇闯火场救险被评为“中国好人”。如今,他又有了新的身份:网格普法员。

在南通,像周福如这样承担普法职能的网格长、网格员已达7万多名,活跃在城乡社区的10076个基础网格以及4487个专属网格,开展法治讲座300多场次。

此外,南通市还定期举办网格员技能大比武,将法律法规知识、纠纷实战解决等内容纳入比武竞赛范围,努力把网格员培养成普法的行家里手。

凝聚优化普法资源和力量

“多亏倪伯苍调解工作室的帮忙,不然我这日子真没法过了!”启东市海复镇庙基村村民老胡感叹。原来,老胡多年前骨折,现靠轮椅生活。女儿前年病故,女婿再婚,儿子于2016年10月突患脑溢血中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而孙子女都互相推卸赡养责任,家庭矛盾十分尖锐,老人的赡养问题成为难题。

无奈之下,老胡找到网格内的调解员倪伯苍帮忙。现年72岁的倪伯苍通过讲法律、释情理,使老胡的孙子女意识到拒绝赡养老人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最终老人的赡养问题得到解决。

为了更好地普及法律,倪伯苍还坚持自主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关注电视和报纸上报道的典型案例。“为百姓办事要有据可依、有案可循,必须不断学习。”倪伯苍说。

像倪伯苍这样参与网格普法的人还有许多,就在老百姓的身边。南通市发动专家学者、行政执法机关人员、政法机关工作人员、村居法律顾问、“江海名嘴”“中国好人”普法微联盟等普法志愿者,共同参与到网格内的普法工作中。

与此同时,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在司法所指导下,因地制宜建立服务联系小组,培育了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和“法律明白人”,推进社区民警、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专业力量下沉网格分类开展工作,实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菜单式普法”模式。

居民可以通过村居网格长、网格员和村居普法微信群等联系本网格的专业力量,将法律服务、普法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文书代拟、法律条文解析等送到群众身边。

“速度真的好快,不到30秒就联系上了一位律师。”9月8日上午,市民赵女士在港闸区365二手车市场的“无人律师岗”,就劳动纠纷相关事宜进行了咨询。

今年以来,南通市还相继在重点网格内的学校、菜市场、村居投放45台“无人律师岗”,整合1万多名律师,涵盖400多部法律法规,提供即时在线法律服务,形成与基层网格并轨的智慧普法平台。

普法供给与群众需求对接

9月9日,崇川区新城桥街道城南新村龙潭邻里的网格员赵雪梅利用“全要素网格通”手机终端采集上报了一条邻里纠纷信息。

如今,全市已为网格员配发“全要素网格通”手机终端12000多部,成为法律信息收集、法律需求研判的重要载体。

“结合调解案例以及巡查的情况,感觉普法重点还是要放在婚姻家庭、劳动保护等方面。”每个月下旬,通州区十总镇爱民村党支部书记兼网格长徐美芬,习惯性地和同事们研究村民想要了解的法律法规,商量下一步的普法工作。

“不同地区、部门、行业、人群在不同阶段,均有不同的法治需求。实施网格化普法,不仅要解决‘谁来普’的问题,更要解决‘普得准’的问题。”南通市法宣办主任、市司法局局长缪平介绍说,为了改变基层普法服务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南通市创新提出“收集—研判—供给—反馈”的“菜单式”精准普法模式。

这一普法模式要求以法治需求为基点,针对需求“订单”制定专项普法服务产品“菜单”,实现普法服务供给与群众法治需求的无缝对接,做到充分供给、有效供给、科学供给。

具体来讲,在收集环节,依托基层网格和网格员,按照人员统一配备、信息统一采集、服务统一标准的要求,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站、微博、微信等各类媒体,多渠道、多层次精准采集群众法治需求。

在研判环节,汇总网格内的社情民意,分析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现实法律需求,明确不同网格类型的普法任务和服务重点。

在供给环节,依据普法对象的工作性质、文化程度精细化制定普法方案,按照不同对象不同法律、同一法律不同侧重、同一内容不同深度提供普法服务,杜绝“一刀切”“一锅炖”。

在反馈环节,村(居)民可以通过村居网格长、网格员和村居普法微信群等联系本网格普法专业力量,获取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坚实的法律保障。

网格普法成生活必需品

“没想到今晚既看了精彩的演出,还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9月10日晚,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楼庄村村民老李在看完“弘扬宪法精神、礼赞祖国70华诞”法治文艺巡演专场活动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让法治理念深深植入百姓心中,依托网格开展全方位、大纵深的法治文化建设,充分融入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精心打造法治文化活动必不可少。今年7月份以来,南通各地相继开展法治书画展览、法治视频展播、法治文艺演出等活动230多场,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将法治道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展现在群众面前,形成上下积极联动、群众热情参与的生动格局,法治文化切切实实地走进了老百姓的寻常生活。

与此同时,南通还注重围绕年度重大法治宣传教育主题、重要时间节点、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加强与新时代乡村振兴实践相结合,与新时代社会文明实践活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服务三大攻坚战相融合,分区域、分网格开展各具特色的普法活动,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以前是出门找律师,现在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在家门口;以前学法要去书店,要找‘度娘’,现在到网格找普法员、到社区找法律明白人、到司法站找律师专家,可供选择的方式越来越多。”方便、快捷、高效、精准,成为基层群众对网格化普法工作的最大感受。

“网格化精准化普法这一做法,把有限的法律服务资源充分整合,瞄准需求开展法治宣传,避免了以往一刀切的形式主义,具有极强的可持续、可推广、可复制性。真正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感受到,网格普法服务不是奢侈品,网格普法服务像空气、水、阳光一样,是生活的必需品。”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法学博士吴延溢评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