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7日,阿布洛哈村的村民乘坐刚投入运行的悬崖“摆渡车”穿越深壑峡谷进出山。
2020年1月17日,阿布洛哈村新村小。
2020年1月17日,新柏油路已经通到村峡谷的对面。
2006年3月19日,村里的孩子在土坡空地简易的木头单杠上玩耍。
2005年10月6日,阿布洛哈村的村民正在看记录全村贫困生活现状的黑白照片。
2020年1月17日,林强为阿布洛哈村的孩子讲述照片里的故事。他16年来21次进入阿布洛哈村拍摄,记录了这里的巨大变化。
2006年6月4日,阿布洛哈村的村民出村赶场,只能通过悬崖峭壁上羊肠小道,艰难攀爬3个多小时才能到达乡上。
2006年3月21日,阿布洛哈村一村民带着羊借助溜索过西溪河。
曾经一步跨千年,而今跑步奔小康,巨变中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正完美诠释着这一句话。
阿布洛哈,彝语意思是“高山中的深谷”“人迹罕至的地方”,村庄坐落在金沙江大峡谷深处,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外出艰难。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村里正式投用峡谷摆渡缆车,与此前已建成的3公里通村公路接力,至此,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对外通道被打通。
1月17日,关注这里16年的四川著名摄影师林强与四川日报记者再次来到阿布洛哈村,他们在村上举办了一场《16年变迁》的影展。在村口的一棵大树下,上百张关于村子变化的照片被展出,村小学的孩子和不少村民都来观展。
从布拖县城出发,汽车在宽阔的柏油路面飞驰,一个多小时就到达了位于阿布洛哈村峡谷的对面。“真是太快了!”林强感慨。这在从前是无法想象的事情,以前光到乌依乡的悬崖边就需要近3个小时,到村还需要从那里再步行五六个小时。
乌依山下,西溪河上,阿布洛哈峡谷正上演奇观:4条粗大结实的钢索缓缓拉动轿厢,向悬崖对岸的村庄“飞渡”,仅用20分钟就从摆渡点到达阿布洛哈村。
阿布洛哈村林川小学的第一届学生阿达么友杂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她在村里开起了第一家小卖部,现在还负责“摆渡车”的联系对接。“林爸爸,您又来看我们啦!”接到林强和记者一行,阿达么友杂兴奋地讲起了村里的变化。“我们第一次看见飞机,修路设备都是巨大的米-26直升机吊来的。”
“天空因为云彩而美丽,山川因为河流而增色,我们的生活因为党委政府的帮助而更有色彩。”村小学生阿达日色看完影展后用笔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村民从一张张新旧对比的照片中深深感受到党委和政府在脱贫奔康路上,不丢下一个民族、一个村庄、一户人家、一位村民的决心和暖心。
2006年以前,该村人均收入不到200元,如今,人均收入达到4700余元。对外通道打通后,阿布洛哈村逐渐热闹起来。电力、水务、通信等单位的工作人员纷纷到来,为村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旅游规划、住房建设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也进村了,共同规划村庄的发展建设。
村支部书记吉列子日告诉记者,布拖县政府为村民新建住房,目前已经选好地点开始施工了。“等今年5月底一通车,安全住房就全部修建完。”
据了解,2013年以来,凉山州累计投入170多亿元人民币,新改建农村公路21000多公里,新增217个乡镇和2897个建制村通硬化路。2012年以来,四川省累计完成交通扶贫投资6000亿元,新改建贫困地区各类公路11万公里,推动贫困地区交通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林强 记者 尹钢 王云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