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在生产线上自动传输,无人操作的物流小车按照地上划定的线路穿插往返,上百只机械手在生产线上舞动忙碌,机械轴马达转动不停……偌大的车间中,只有分散开的几位工人。 这是当下长安汽车渝北工厂焊接、冲压、涂装、总装车间全线复工运转后的场景。 智能化,为重庆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提供了更加安全的保障。在长安汽车渝北工厂,通过运用智能机器人,生产自动化率达90%以上。智慧工厂管理平台每天采集制造数据5000万条,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对生产质量实时、在线监控,有效减少人员的聚集。 来自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4日,全市工业企业复工10812家,复工人数73.9万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4859家,复工人数61.3万人。 两年多来,我市在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等领域实施智能化改造,截至去年底,全市共实施128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认定177个数字化车间和39个智能工厂。因此,汽车、电子等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产业,成为当前我市有序复工复产的主力军。 同样,重庆的开放步伐也持续坚定向前。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春节期间,中欧班列(重庆)仍保持不间断开行;疫情防控期间,重庆海关实施收发货人“免到场”等便利化措施,助力开放领域复工复产。 春天来了,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重庆砥砺向前。本报首席记者 申晓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