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海拔1100米,夏季平均气温23℃,森林覆盖率60%,几乎是全球森林覆盖率的两倍。在清纯氧气中爽肺,在山高水长中爽眼,在悠悠乡愁中爽心,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贵州成为宜人的避暑胜地。 从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荔波喀斯特,到中国丹霞最大的连片分布区赤水丹霞;从“世界最美的白云岩喀斯特”施秉云台山,到喀斯特“海洋”中的生态绿岛梵净山。在短短11年时间里,贵州以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喀斯特、梵净山4处世界自然遗产,从无到有一跃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走进贵州,满眼青山,处处流水,绿色、生态正是这片土地上旅游发展的底色。 近年来,贵州始终把旅游业作为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战略支撑,在加快打造“双一流”目的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进程中,呈现出持续井喷、多点突破的良好态势。 这其中,依托生态优势,以旅游发展为切入点,凭借地理人文相近、成渝贵环线高铁相连,贵州正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随着2020年成渝贵环线高铁的开通运行,高铁沿线旅客数量连续攀升,成渝贵文旅“西三角”被勾勒成型。打开地图,沿着成渝贵动车环线运行的轨迹,途经成都、资阳、重庆、遵义、贵阳、乐山等15个大中城市,囊括14个5A级景区和200多个4A级景区,数量之多、名气之大,令人惊叹。 在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许风伦看来,近年来,贵州在文旅融合发展上积极与周边省份寻求合作。今年4月底,贵州走进重庆开展旅游推介活动,“推动成渝贵形成西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三角的理念”。5月,2021·中国武陵文旅峰会在重庆武隆举行,会上,贵州、重庆等省市首次跨区域合作,旨在把武陵山片区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生态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 众所周知,重庆盛夏高温,是火炉;贵州夏日凉爽,宜避暑。据统计,仅桐梓县每年就有至少15万重庆人前来避暑。依托优越的自然生态气候,贵州正着力培育集度假休闲、游憩观光、文化创意、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多元化的避暑度假经济,不断探索生态旅游与多产业的深度融合。 夏日的贵州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清风送爽、竹涛阵阵、碧波涟漪,令人心旷神怡。凭借与四川接壤的区位优势,赤水的生态旅游正与竹产业、康养、科普研学、户外运动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圈,不断丰富旅游体验、提升旅游消费,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 贵州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春宇认为,贵州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多样的民族文化相对成渝两个现代的城市来说,将极大丰富三地的文旅资源。所以贵州融入成渝经济圈,“对成渝两地而言,无论是科技创新、市场供给,还是旅游资源等方面,都将打开一个发展新市场;对于贵州而言,成渝两地雄厚的资金、优秀的文旅人才、国际化的开发视野以及丰富的资源整合能力,都会为贵州文旅发展带来巨大助力。” “基于此,在文旅‘西三角’的发展中,寻找国际性的旅游资源和产品,构建国际化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营销体系,提供国际化的旅游服务水平,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将成为三地携手共进的目标。”杨春宇说。 随着《协同推进西南五省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的正式签署,西南区域合作的动力必将越来越强劲、合作的态势必将越来越迅猛。而依托属于泛珠三角的协作优势,贵州与成渝地区一起构建优势互补、前途无量的文旅“西三角”,共同打造两个“三角”互联互通,必将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动力源。
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本着优势互补、密切合作、协调发展,成渝贵有望崛起成为中国绚丽的文旅“西三角”。(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曹雯、刘娟、赵相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