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络暴力变得可以付费、可以购买、可以精准定制的时候,它就已经演变成了“搞臭一个人”“搞垮一个企业”的工具,轻则违背公序良俗,重则违反法律法规。
资料图 图文无关 影视截图 有人说,人类21世纪的主要工作,就是把现实中的东西陆续搬到网上。但被搬到网上的有“良”也有“莠”。网络暴力就是这里面的“不好的东西”。近年来,很多网络暴力横行网络,还在“升级迭代”。 据《半月谈》调查报道,如今,新型网络暴力花样翻新,已经发展为文、图、视频等全方位攻击:弹幕刷屏(辱骂字眼填满弹幕)、P照侮辱(制作给当事人抬棺为主题的图片)、恶意剪辑(故意丑化,传谣抹黑)、恶意“锤人”(煽动性指控)、词条侮辱(在热门话题下带“被黑者”出场)、私信轰炸等。 非但如此,新型网络暴力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商业竞争领域,呈现出了有组织、有策划、有产业链条的倾向:小到饭圈内斗、网红互殴,大到网站之间互黑下架,都可能借此制造假舆情、绑架真民意,有企业在特殊节点给竞争对手恶性灌入大量违规信息;有“职黑团队”利用小众文化圈的“心病”做引子,提前数月“测敏”埋线、左右“下套”、布局“挖坑”,舆情多重走向全在其预案掌控中;过去的网暴往往针对个体,但新型网暴动辄“扒坟”“披皮”和刻意上纲上线,有扫射泛化制造群体对立的趋势,个体的言行会被无限度连坐上升,教师、记者、医护、警察等群体纷纷成为受害者。 不得不说,这些网络暴力“新产品”,产品种类丰富、内容覆盖全面、服务纵深到位,但这样的新产业,显然是网络负资产。因为网络是虚拟的,暴力却是实实在在的,对人以及社会的伤害,也是实实在在的。 而仔细审视,这些所谓的新型网络暴力,只不过是现实中的那些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披上了新鲜事物的马甲,以新的传播形式,对攻击对象造成了更加纵深的伤害。 举个例子,以往,一些黑恶势力围攻一个企业,他们会叫上一百来号人,把企业办公大楼围住,妨碍他们正常办公,或者殴打辱骂公司人员。现在,他们不用动脚,只需发动或收买一些“键盘侠”,在一些平台对该企业进行恶意攻击,运作假舆情,就可以给其造成无法承受之重。 这看似手段更温柔了,但是给被攻击的企业或个人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可能更大。所以,面对这些新型网络暴力,我们需要从造成的结果来判定性质,而不仅仅是看形式。 如果这些网络暴力是自发的、偶然的,个人对个人的,或许还可以被理解,毕竟在现实生活中,也会有争吵和斗殴。但是,当一些网络暴力,呈现出明显的组织化和群体化,有着自身的商业利益时,就必须警惕它们对实体社会的冲击。 当网络暴力变得可以付费、可以购买、可以精准定制的时候,它就已经演变成了“搞臭一个人”“搞垮一个企业”的工具,轻则违背公序良俗,重则违反法律法规。 另外,还要注意到,这类网络暴力,往往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分散性,给打击治理增添了不少难度。但正如现实世界是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络世界同样如此,对其治理,也就同样需要精心和毅力。总之,对于这些网络黑产,必须祭出雷霆手段。它们够新,我们只能够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