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正月,我出身于彭县红岩乡丁家坝,一个农民的家庭。“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父母养了我哥哥姐 姐和我11个孩子,只存活了比我大20岁的姐姐和我。父亲丁武扬,是为人盖草房的泥水匠,后来在公社木器厂煮饭,于1960年因患“胀肚病”过早去 世,留下年幼的我同母亲相依为命。近70年来,亲身感受了我的家乡我和周围的乡亲们的穿衣打扮发生的巨大变化。现在我摆一摆穿衣打扮的龙门阵。我打记事起,身上穿的衣服都是母亲用旧粗布一-针一线缝的,衣边纽扣也是母亲用布条缠紧裹好,然后再用棉线密密地缝成的,这老蓝布大襟长衣裳,我们这里叫作“向右转”。衣服破了就要补,衣服前胸,手弯处经常补两三个补丁,我母亲说:“新三年, 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 年。”“笑脏不笑烂”,在多少夜里,在煤油灯昏黄的灯光下,母亲一针一 线地为我缝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告诉我,就是这样,现在也比解放前好多了。一岁时母亲给我做的一件2.5尺长的披衫,一直披在我身上,披到6岁,村里比我大的孩子嘲笑我披的“牛蓑衣”! 095母亲也含不得扔, 给我仔细裁剪把旧披衫改成小棉袄。这件油沁沁的披衫,一穿就3年。 我的裤子是手工缝的敞口大腰。裤腰带是用麻绳或者布巾巾缝成布条往腰上一拴。一穿又是两三年。内裤,根本没有,不穿内裤或者是穿缝的齐头“摇裤”,我 们这里叫“火炮儿”。 偶尔见到有十六七岁的女娃,头上用红头纯扎两根大辫子,身穿 工人蓝衣服从此路过,孩子们一齐起哄:“那女子硬洋盘,身上穿的工人蓝”。我那时候衣缝和裤腰的线缝处经常生虱子,到处都是虱子产的卵一“虮子蛋”,我和邻居的孩子,一出太阳就 和几个老年人一起坐在草堆旁边,一边嗮着暖烘烘的太阳,一边用手逮虱子子, 掐“虮子蛋”。我童年时不穿鞋,打光脚板走路玩耍,或者穿粗布鞋,是母亲用糨糊粘旧布做成鞋帮,鞋底是用很多旧碎布,再用糨糊一层黏起,母亲把买来的麻,拧成粗麻线,穿过大鞋底针,把旧布片一针一线纳成千层底鞋底。我的脚 不断长长,脚指头经常把布鞋钻起洞,脚趾头经常调皮地拱出鞋外面。 8岁时在山家店子大队民办小学读书,教室是干部叫人利用过去有钱 人的老旧房子改建的,光线很暗,课桌是家里搬去的一张3尺见方的方 凳,板凳是自己带去的个木板凳。记得有一年冬天,当时雪下得很大,我背起母亲用旧布为我缝的口袋书包,手里提一一个竹编的 、装着木炭火的“烘笼”,上学途 中3里的田间小道,坑洼不平,雪化时道路泥宁,又溜又滑,鞋子扯破了,只好打者光脚板走到学校,一进教室就把冻得绯红的双脚搁在烘笼上面烤,顿时一双被冻得僵硬的小脚板,被烘笼里的木炭火一烤, 钻心地 痛。每年端阳节,母东总是和共他家庭一样给我做很好看的“猴子盘儿的布娃娃,布老虎,我经常抱着耍,还有香包,布里面包着香草、木香、雄黄等中药粉末做成 的香包给我挂在衣领,说是为了避邪。每年 春节前夕, 母亲都要用家里卖鸡强、卖柿子,省吃俭用的钱为我赶做一件新衣裳,里面穿的是旧布做的向右转衣裳。过年了我才能真正享受穿新衣的感觉。1983年秋天,到红岩公社中心小学读书。带着天真和幼稚。向往着美好阳光的淳朴的少年时代的我,逐渐脱下长杉,开始穿上蓝色中山服。改良的灰色的青年服上装,学着一些洋气的大人, 在衣服上边的口袋里别上一支钢笔, 是有知识的象征。 那时候布料主要是阴丹、工人蓝、毛蓝。一年夏天,我到红岩子乡名建置发源地“红石岩"下面的一条大河-鸭子河里搞水游泳玩,下河之前,把一套刚刚做成的,第一次穿的,崭新的工人蓝衣裤 放到鸭子河北岸岸边,一跃跳进河里,然后横渡鸭子河,到了对岸后又从鸭子河南岸游回来,高高兴兴地上岸穿衣时,傻眼了!我的新衣服、新裤子 全部没有了,顿时急的快哭了,急忙问周围的人,看到我的衣裳没有?岸上许多人,包括同学,都说没看见!无奈之下,我只好蔫溜溜地用手捂着下身,低着头,慌慌忙忙地跑到红岩子 街上,求我远房表婶肖丝线,借了一条老年女人的裤子给我,赶紧笼上,慌慌忙忙地跑回2里之外的丁家坝。这年,我再也没有新衣服穿了。那些年我穿的鞋,是编耳子草鞋或者是请鞋匠用自行车外胎旧料,用小洋钉子钉成的帆布草鞋和母亲做的布鞋交替着穿。因为那时候衣衫褴楼的孩子很普遍,人们都习以为常了,不觉得丢脸什么的。小学到初中时,我的衣服不再是母亲手工缝制了,而是到红岩街上,花钱请罗裁缝、边师傅裁剪,缝纫机制成的灯草绒青年服,那时候穿灯 草绒衣服还比较洋气,比母亲手工缝的洋气十倍,丁家坝经常有一群顽皮孩童看见穿灯草绒的人路过,就喊着:“有钱人,大不同,身上穿的灯草..." 下装是前面开口,有扣子的工人蓝裤子,这又比此前的布条扎腰敞口裤子好了一些。鞋子,冬春穿的是塑料胶鞋一解放鞋,夏天是塑料凉鞋,塑料凉鞋经常被粘性重的稀滥泥粘住、扯烂,一年要买两三双鞋,脚趾头不是磨 起泡,就是磨起鸡眼。橡胶的解放鞋,穿起虽然耐用,却不透气,脚趾还是经经常把鞋前边钻穿,脚趾头老 是露在外面,非常尴尬。塑料胶鞋特不透 气,经常把鞋子脱下时,屋里顿时有一股热烘烘的豆豉气味扑面而来,周围的人纷 气 ,所有人纷纷捂鼻子。青年时,开始有毛线内衣穿在里面了,比旧棉袄好些了。我的塑料书包,一到冬天,很容易坏,后来背仿军用的帆布挎包。很快我由农村的一个少年步人青年。经人介绍 我和一位山里的女娃订婚了,未来的连襟熊木匠和姨姐为刚出生10天的儿子“打十朝”,时间是1971年秋天,19岁的我.在给这个刚刚出世的男孩送礼品时,花了10多元,兴冲冲地买了 -双 18公分的儿童解放鞋,体体面面地送去,这在当时还是能够拿得出手的礼物,结果买回去才知道可能要等那个娃娃2岁 时才能穿。 1975年春天,是我与本公社山区八角大队的女青年赵家二女子 结婚的日子,结婚当天送去的结婚聘礼,现在想起,心里很不是滋味。 所谓的聘礼,按当时本地农村风俗,记得有4节布料,大概是咔叽、毛 蓝、素花格子化纤布之类的,每段衣料5尺左右,还有梳子、镜子、发夹,1斤毛线、一段灯草绒布料,两双横袢纽扣布鞋和两瓶护肤霜,当时不 用香水、化妆品,一位那时公众舆论说这是资产阶级腐朽的东西。再说奢侈品, 我当时根本买不到,也买不起。聘礼还有挂面8把,每把1斤,4斤猪肉,40元彩.就 这点东西,还请了3个中老年男子,正儿八经地用竹编的三对箩筐挑着,步行18里,送到女方家中。 新郎的我身穿草绿色的确良战士 服装,和迎亲队伍,兴采烈地把新娘要回家。 1976 年秋天,母亲请来魏家湾的远房 亲戚 把我当兵复员带回家军棉衣改成贴身小棉袄。巧手的三表姐又把我的确良草绿 色军服夏装,改成女式小翻领女 上装,我年轻的妻子穿上,整整高兴了 一年。 因为当时 年轻人崇尚草绿,年轻女士穿绿色军涤上衣,胸口别着一枚精致的毛主席像章。得体大方。1969年起,丁家坝村里陆续来知青,而且是成都市知青,那时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浪潮,军便服很快在全国推广,我们这时的服饰文化演绎为一幅壮观的史无前例的 穿红着绿,草绿色军便服风靡全国,有“全国山河一片绿”。“十亿人民十亿兵”之说。 草绿色是流行色,特别是军人穿的化纤面料的军服,简称“军涤”,要拥 有一件军涤,简直是者侈品。 这时村里的女娃娃,有的也穿起齐膝盖的 短裙,留起齐耳短发,脖颈处围上一条很薄的红色纱市,是那个时代的 时尚。个别青年人开始穿生仔裤、喇叭裤,被多数人投以白眼,遭鄙视,说他 们是二流子。1982年红岩子实现了包产到户。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性发展,人们的经济收人也不断增加,促进了 服装行业的迅速发展、繁荣,从此,国门向世界敞开,各类服饰源源不 断地涌人我国市场,不但我国城镇民众的穿着打扮发生了根本变化,而 且广大农村人的穿着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思想解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 前提下,人们追求新异的审美心理日趋展现。风格多样、色彩斑斓。求 新变异成为20世纪80年代服装的特点。 1983 年开始,经济开始好转,丁家坝乡亲们,燃放鞭炮、贴春联。杀猪过年了,生活必需品、各类物资逐渐丰富起来了,穿衣方面,我此时穿过涤卡、青年服、中山服。衣着打扮的种类得以增加。记得 1986年我小女儿两岁,刚好有三位亲戚表示祝贺,分别给我小女儿送 来鞋子。女儿的胖舅婆给我小女儿鞋子时说:“我是找的很好的料子,给 她专门做的,你们看好漂亮啊!”女儿的柳大嬢,是1919年出生的小脚 老太,她心灵手巧,给女儿送来亲手做的,两三岁女孩穿的新鞋,鞋口周围有绒毛,送来时说:“我给你亲手做了一双巴巴适适的毛毛鞋!” 女儿的大姨,家住周边什邡农村,是从街上买的童鞋,送鞋子来时说:“这是 嫌嬢给你买的,16 公分的、好看、耐用的鞋。”亲戚回去以后,我两 岁的小女儿就搬出这三双新鞋,天真地给奶奶、爸爸、妈妈说:“胖男舅婆给我做的料子鞋”,“柳大嬢给我做的毛毛鞋”,“熊嬢嬢给我买的公分鞋!” 。 从整个穿着打扮 来说,80年代,T恤衫、运动服、开衫、羊毛衫进入农家 。6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我们买衣服必须到公社供销社,县城的百货公司,好的服装要去成都市春照路才能买到。 80年代中后期,农村人购买衣服条件好点了, 服装饰品市场逐步放开,花色品种日新月异,伴随着“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歌声轻轻飞...... "的歌声,农村女娃娃穿上腿袜、丝袜,也开始烫“菊花 头”了。 90年代,我们红岩镇丁家坝和全国一样,人们的生活逐步向“小康”过 度,思想观念更为开放。衣着打扮也更加丰富多彩,服装款式时尚、个 性,花色品种多样化,从彭州县城到乡镇集市到处都有个体服装店、服装一条街。再也不是百货公司、供销社垄断经营了。衣服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穿衣打扮讲究个性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一种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比如西装有“巨人树”“七匹狼”“金利来”等品牌,运动鞋有 “李宁”、“康奈"maje",“snidel”等品牌,女士穿高跟鞋和各种款式的裙子,有的城镇女性大胆地 穿上了开叉很高的旗袍,蕾丝等。年轻男士穿又黑又亮的“甩尖子皮鞋”、马靴...., 拴的腰带有“鳄鱼”“花花公子”等品牌,我也穿上毛领皮衣、“巨人树” 西服、“巡洋舰”皮鞋,扎“鳄鱼"腰带 ......与当年那种长衫敞口裤,一根布带扎在腰杆上的情景真是天壤之别啊! 到了21世纪,特别是2008年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杜 会不断进步,近十多年,红岩子丁家坝和全国一样,时装也与世界接轨,如 “香奈儿"、“范思哲"“波司登”“优衣库”“太平鸟”等国内外品牌时装,甚至奢侈品牌也走入了农村,进入寻常百姓家,彭州市城里和周边什邡市的时装专卖店一家挨着一家,琳琅满目。乡 镇也有时装店铺,2011年以来 ,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网购、快递迅猛发展,人们除了在当地实体店购买衣服、鞋子,许多人在淘宝网、拼多多、京东、抖音上等互联网平台网上购买。家乡的人们几乎与全中国时装同步发展,同步流行,人们衣着得体在服颜色、款式,材质搭配日趋 趋完美,女式服装更是异彩纷呈、款式众多。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服装基本上是10年左右一个周期, 而且款式、颜色只有两三个,可以说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如今,衣服的款式半年就更新换代,甚至两三个月就是一个周期。从女土喜欢的几千元一件的羽绒皮草,一千多元的高仿皮衣,到款式时髦的贴身衣裤,齐腿根的超短裤、吊带性感连衣裙等,不胜枚举,抢眼时尚。特别是那些16岁至30岁的 女娃娃,买衣服要去品牌恒源祥、稻草人、骆驼、真维斯、梦哲七色纺、金利来等专卖店买,钱不够时,等到有打折优惠时也要去买。女式的包包款式新颖,变换极快。 女式的头发,洗染、 烫、拉直等,各取所需,花样多多,做一次头发,费用60元到两400元 不等。我8岁的外孙女,买件衣服花800元是常事。男士衣服朝着 休闲、个性化发展,天然材料制作的真丝、纯棉、亚麻制品大行其道。 我女儿也给我买了品牌休闲服、羽绒服,轻便美观的“蜘蛛王”、"红蜻蜓" 牌皮鞋,欧洲的“李维斯” 品牌腰带。总之,现代人的穿衣打扮,根本与20世纪50至80年代不能同日而语! 新时代人们的穿着打扮,大家都比我知道得多,这里,我就不再一-赘述了。(特约通讯员:丁穆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