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请输入关键词  龙扬镇

增加农民收入是贵州“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

2014-02-25 11:24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赵克志明确指出:“贵州的‘三农’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只有把农民收入搞上去,改善人民生活才有最广泛、最深厚的物质基础,抓住农民增收问题,就抓住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这为我省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要认真贯彻赵克志书记的讲话精神,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把扩大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小康建设,为推动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提供有力支撑。

  一、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当前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赵克志书记指出:“贵州是全国‘三农’问题最突出的省份,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既是我省农村工作的基本目标,也是整个经济工作的重大课题;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第一,增加农民收入是同步小康的重大任务。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3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5434元,比上年增加了681元。从城乡收入差距来看,仅相当于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这意味着4个农民的收入才抵得上1个城镇居民的收入;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虽然比上年提升了1.04个百分点,达到61.08%,但是在全国处于挂末位置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核心的指标是农民收入。农村不发展起来、农民不富裕起来,同步小康就是一句空话。只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促进农民增收上下功夫,在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上下功夫,让农民的菜篮子满起来、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才能解决好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确保广大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增加农民收入是扩大消费的必然要求。我省农村人口多,市场潜力大,扩大消费需求的最大潜力在农村。当前,我们遇到的消费需求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农民的收入和消费增长严重滞后,由于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蕴藏的巨大消费需求无法转化为现实购买力。2012年,我省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01.71元,仅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1%,占全国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66.03%;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4.61%,比城镇高出4.91个百分点,贵州仍然是全国城乡消费差距最大的省份之一。由于农民收入低,2013年农村消费水平仅占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8%。农民消费低,不是农民不想消费,是没有钱消费。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拉动经济快速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生活,提高农村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才能尽快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全省4000多万人口,3000多万在农村,确保社会稳定的深厚基础在农村。近年来,随着城乡互动增强和农村社会深刻变革,出现了一些影响农村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一些地方,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移民搬迁等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因村庄整治、土地承包、集体资产管理等引发的纠纷不断增多,导致农村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群体上访事件增加,社会治安不好。这其中固然有多种原因,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部分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让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最基础的工作仍是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才能在广大农村形成和谐安定、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社会和谐稳定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总之,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着眼于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眼于扩大消费需求,着眼于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深刻认识、全面把握赵克志书记要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中心任务的重大意义,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二、把扩大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是贵州发展的现实选择

  赵克志书记指出:“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是农民最快捷、最实惠的增收渠道。”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上可管老、下可管小,安全系数高,就业成本低,就业一人、致富一家,有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效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大力推进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对于破解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问题,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要实现产城结合,为农民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城镇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工厂是实现就业的“助推器”。当前农民进城的主要障碍是经济收入太少,没有稳定的可以获得体面生存的工作。农民难在城市安居是因为他们难以在城市获得安居所必须的经济收入。小城镇生活成本低,更加便利,能够就近就地聚集人口、吸纳就业,是统筹城乡的重要关节点。城镇化要有产业支撑,实现产城结合。进城的农民有就业能创业,生活就会安稳,城镇化就会走得更扎实。必须深入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有序释放城镇化的内需潜力,在优化布局中打造更多有活力的小城镇。

  二要加快园区建设,为农民就业提供更多的岗位。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既可以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实现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带动餐饮、通讯、维修、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还能形成稳定的、不断积累经验和技术的产业工人大军。必须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壮大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加快项目落地步伐,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园区,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

  三要提高农民素质,为农民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抓好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可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工资水平,做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必须创新培训方式,加强农民适用技术培训,在重视鼓励和支持农民外出务工的同时,全面落实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着力培养农村特色产业示范带头人、科技种植养殖能手、农民经纪人,让更多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和创业。

  四要统筹公共服务,为农民就业营造良好的环境。统筹解决农民工的就业、创富、教育、医疗等社保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稳定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至关重要。必须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农村缴纳的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逐步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保障房制度,使进城就业落户的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的同等社会保障待遇,让农民安心在城镇就业创业。

  三、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根本路径

  赵克志书记指出:“我省93%的面积是山地,‘八山一水一分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得天独厚。”如何富裕起来,过上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是农民群众千百年来的梦想。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农民富裕起来的目标还没有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刚刚超过1000亿元。贵州农业不能再走“穷路”了,必须闯出一条新路来。这条新路,就是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我们的优势在山、潜力在山、希望在山,在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坚持走山地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贵州的农业一定大有希望。 一是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在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上下功夫。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3.4%。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烤烟、茶叶、中药材、蔬菜、马铃薯、生态畜牧业、精品水果等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我们要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线,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为路径,立足特色、生态、安全、优质、高效,加快发展山地特色农业,什么产业产品有市场、效益好,就发展什么产业和产品,而且要大规模地推广,形成助农增收新亮点。

  二是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在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上下功夫。提升农业的文章还是要在二三产业里面来做,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和就业,农民才能够脱贫致富。2013年,我省农民工资性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7.3%,成为农民收入来源的首要因素。我们要拓宽农业结构的调整领域,提供政策支持、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等方面服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筑业、农村服务业、乡村旅游业等产业,深入打造白酒、两烟、茶叶、民族医药、特色食品等多张名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效益,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上下功夫。我省农民财产性收入总量不是很高,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4%。我们要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宅基地、房屋等确权登记颁证。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提高财产性收入。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办法,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中的分配比例。引导农民通过自主开发、参股合作等方式用好用活集体建设用地,获得持续稳定收入。

  四是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在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上下功夫。2013年,我省农民转移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9%,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必须高度重视。我们要继续强化农业补贴政策,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使农民得到的生产补贴收入较快增长。着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农村低保、新农保、新农合和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等政策,提升保障惠民水平。加大对农村基层的财政转移支持力度,逐步把不应该由农民负担的公共支出列入财政支出范围,努力减轻农民负担。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