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请输入关键词  龙扬镇

论坛:千城一面后别再千村一面

2016-11-29 12:34 济南日报(济南)
千城一面后别再千村一面
千城一面后别再千村一面
千城一面后别再千村一面
千城一面后别再千村一面

  

 章丘博平村
    章丘三德范村
  章丘博平村刘氏祠堂照壁墙长清区孝里镇方峪村
现在,很多人在“五一”长假、“十一”长假及周末时都愿出去旅游,原来人们都喜欢去那些著名的风景名胜,但是近年来很多人的兴趣变了,更喜欢去那些偏远的传统村落去看看,去寻找一些曾经的淳朴记忆,也是要寻找一些已经失去但又深深埋在心底的时光!
  传统村落保护性建设的“十大雷同”令人担忧
  最近,有两件事和传统村落有关:第一件事,住建部村镇建设司近日公布了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共有1602个村落入选,其中山东省38个,济南市有4个,分别是:长清区归德街道双乳村、长清区孝里镇方峪村、章丘普集街道博平村、章丘文祖街道三德范村;第二件事是两个和传统村落有关的国家级会议几乎同时召开。11月22日,“何去何从?中国传统村落国家高峰论坛”在河北保定召开。11月23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文物报社等主办的“守护与激活——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论坛在松阳举行。
  这两件事都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另一个和传统村落有关的话题更引人注目,那就是传统村落如何避免过度开发和千村一面的不好现状。
  “我最担心的就是目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千城一面’呈现出非常类似的苗头,开始呈现雷同化的弊端。”中国文联副主席、住建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天津大学教授冯骥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目前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前景表示非常担忧。
  冯骥才还向记者列举了他总结的传统村落保护性建设的“十大雷同”:一是旅游为纲,对传统村落的规划不是科学的保护性规划,而是旅游规划;二是“腾笼换鸟”,将原住村民迁走;“咱们可以想一想,主人走了,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没有了,村落记忆消失了。这样的村落怎么还能叫传统村落?”三是开店招商,民居变身成各种商店,而且全国各地村落出售的纪念品趋同;四是“化妆景点”,把稍好一点的老建筑油漆粉刷打扮一新,然后买一些老家具随便一摆放,就开始赚游客的钱;五是公园化,通过打造园林小景,使得传统村落越来越像城市公园;六是通过民俗表演或称非遗表演来招揽游客,有的还专门从外地请来一些“非遗大师”来充数,而非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精华;七是开办农家乐;八是发展民宿业态;“我国的传统村落以前就没有出现民宿。现在许多人跑到传统村落里大建民宿,搞得不伦不类。”九是编创“伪民间故事”,许多地方为了吸引游客,生编硬造虚假的故事段子,有些甚至十分粗鄙,让村落文化变了味道;十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只为渲染商业气氛,“也是非常浅薄的做法,因为中国传统村落一般是不挂红灯笼的。”
  说到这些,冯骥才就有些感叹,语气中也透露出很多无奈。
  济南新入选的传统村落各具特色,如何保护与开发让人深思
  本次济南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4个传统村落虽然不是很有名,但实际上各具特色。
  章丘博平村位于普集街道西部,是一座距今有着1500年历史的古村。据史书记载,南北朝时期东晋末年刘裕北伐,收复江淮广大地区,占据黄河以东济南直至青州一带,此间,曾在章丘境内设置过很多寄置外地,远离实土的侨置县。其时,博平县即侨置于现属章丘市普集街道的博平村。
  章丘三德范村位于文祖街道中部锦屏山脚下,过去号称章丘第一村,现在已分为东、西、南、北四个行政村。村内现存遗迹及碑刻,曾有玄帝阁、文昌阁、姑子庵、禹王庙、龙王庙、石大夫庙、关帝庙、泰山行宫、善氏家庙等庙宇。三德范村历史可追溯至西周,章莱古路由此分叉,西边经埠村通往济南府,东边则通往绣惠的老章丘城。古路经过三德范太平门,穿村而过,至今仍保留着一段青石板路,太平门内便是明清风格的高台式建筑玄帝阁。
  长清区归德镇双乳村位于齐长城源头北5公里,是一个古老的山村,距省会济南40公里,从长清城区顺长孝路南行13公里便到该村,全村400多户,1700多人口,以曹、戴、董、宋、朱四大姓为主。这是一座中国北方地区典型的山村古落,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名村,村里有12棵唐代古槐,有着鼓楼、古桥、家庙、族谱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汉济北王陵群,东面环山,西面濒临黄河,多姿多彩的古院落、石寨、老井、文化遗址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学者。
  长清区孝里镇方峪村90%的村民都姓方,其始祖是明代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至今已有600余年。村南的水井旁有一乾隆年间所立石碑,记载着水井的来历。
  村中的主要建筑是明清期间建成,有近两百座石头房。由于石头很坚固,因此古村的格局和建筑保存极好。村里街巷也全部由石头铺成,历经岁月,反射着悠悠光泽。这里的老人老屋幽静自然,老碾、粮仓和古房相得益彰。除了宽敞的大道,还有些仅容一人通过的小巷。整个古村坐落在山峪里,就一个出口,有较强的防御功能。这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古朴村落,质朴无华,一直不被人们熟知。
  这4座传统村落还基本保持着原有风貌,还没有被外来的所谓新事物、新思维侵入。但是如何能更完整、原始化地保护好,然后进行真正有效的开发,反过来再进行更深层次的保护,这是济南市有关部门需要深入思考和筹划的。
  民宿是让古村落再生的捷径之一,但并不适合所有的传统村落
  很多人认为,现在民宿最火,是不是可以在这几座村落中发展民宿经济呢?
  民宿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模式,也是让古村落实现再生的捷径之一。在南方一些在这方面已经成功的传统村落,民宿不仅复活了传统村落天人合一的整体村落风貌和形态,展现了传统民居的生命力,同时它能最大程度地与乡村旅游、有机农业相结合,带来经济的活力!要让古村落民宿产业形成规模,除了有一个统一的发展理念、统一的管理机制之外,还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宣传品牌,村落民宿整体宣传推介,形成市场的影响力。
  民宿最初兴起时,可以说是农家乐的升级版,强调“主人个性化服务”和“家庭式氛围”,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民宿的创办者和从业者多是带着梦想回乡的城里人,他们把现代化的思维和市场化的手段融入民宿的差异化设计中,对古民居进行合理改造,按照都市游客的品位投资建设,服务也不局限于住宿,而是多功能扩展,利用乡村环境,追求乡村生活意境,超越传统乡村生活。这一趋势顺应了城里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追求,也带动了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但是,目前比较成功的民宿案例大都出现在南方,北方的成功案例很少。济南的民宿发展较晚,也很初级,出现的一些村落里的“民宿”还不是真正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民宿,还只是停留在农家乐的水平上。这不光和投资者有关系,更和济南的传统村落的实际价值、环境、内涵等有直接关系。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潘鲁生长期从事传统村落的调查和研究。他告诉记者,如果只把传统村落想象成古朴的风景与老建筑,那就太浅薄了,其实传统村落里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所以,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民宿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很多传统村落中还保存着老建筑与自然风貌,这些东西需要当代人去保护好,只有保护好这些,我们才会知道他们的重要意义,才能最直观地感受一个村落历史和文化。很多传统村落里还保留着宗祠、门楼、戏台、水井等老东西,这些东西其实为以前村里人的聚散活动中心,包含着开放的精神空间。而古驿道、商业街等是村落、甚至乡镇的传统轴线,包含着生长性的内容。而民居建筑等,则具有居住、商贸、交往、教化、祭祀、防御等功能,形制特色丰富而又鲜明。
对传统文化重要的不是开发而是发展
  “我们喜欢去传统村落,是因为在今天的环境中,人民可以在这里感受历史的记忆,在历史和当下并置的时空与文化界面里体会其中深层的内涵和意味。由于历史的原因,山东存留的传统村落较少,我认为在具体实施时,传统村落保护一定要因地制宜,要‘一村一规划’、‘一村一方案’。传统村落大都有成百上千年历史,留存到今天非常不容易,每个村落的建筑布局、生态依存、文化肌理等都有独特的历史形成过程和特色,必须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保护,不能用简单的机械技术,实施线性规划、道路硬化等硬性发展。所以,民宿并不适合所有的传统村落。以济南为例,因为大多数传统村落的建筑比较简单,生活环境条件比较差,已经不符合现代人居住,就是经过改造,也很难适应现代人的需求。而且还有天气的原因,济南的传统村落并不适合城里人居住。”和潘鲁生提出的“一村一规划”“一村一方案”同一个思路,冯骥才现在最担忧的就是“千城一面的文化悲剧正在村落中重演”。他说,“我们把660个城市基本变成一个样子,只用了20年时间,这是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悲剧,也是对自己文化的无知。”
  眼下传统村落的发展脉络,大致都逃不出冯骥才总结的“十大雷同”。他忧心忡忡地说:“我们的村落这么发展下去,再过10年或者15年,几千个传统村落就会和现在的大城市一样‘千村一面’,这是个非常可怕的问题。”
  确实,无论是民间文化还是传统村落,似乎都绕不开保护与开发这两个词儿。如何保护与开发,则是一个矛盾的问题。
  潘鲁生表示,他一直不主张对文化保护用“开发”这样的词和观念,在社会现代化的转型过程中,民间文化发生演变不可避免,民众保护需要自觉,资源利用是种途径,社会发展才是根本。重要的不是开发而是发展,是认同民间文化、尊重民间文化、融入民间文化,从而实现它的生长和复兴。
  “里面的人急着要出来,外面的人急着要进去。”冯骥才用钱锺书《围城》中的经典语言来比喻眼下传统村落的状况:“想出来是要改善生活,想进去是打算开发旅游和赚钱。”

  他深切地感到,一些地方缺乏对传统村落价值的认识,满脑子想的是“古村落搭台,旅游经济唱戏”。这里面,固然有城镇化速度过快,以至于我们对于精神文明层次的转变措手不及的原因,也有包括村民在内对于传统村落缺乏文化自觉的因素。
  “对于传统村落名录,要建立起一个退出制度,保护不好要亮红牌,退出就永远不能进来。我们需要对我们的文化负责。”冯骥才的这番话可能是我们对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最好的参考,也是最能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思路!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中国乡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