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的主要工作就是依靠土地从事农业生产,获取经济收入。虽然说这些年流行外出务工,但是每个农民家庭还是会保留自己的那几亩地,以免不时之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农村一小部分人是没有土地的,依据国家“土地三十年不变”的政策,无地农民想要获得土地是非常困难的。不过,也有例外,特殊情况下农村的土地也是允许调整的。
那么,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对土地进行调整呢?一起来看下。 1、土地被依法征收 现如今,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土地被依法征收,许多农民也因此丧失了土地。而一部分失地的农民不愿意“农转非”,而且不愿意接受土地征收的补偿。所以,依据相关的政策标准及条例,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农民,是允许对其进行土地调整的。 2、土地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 常言道,农民是靠天吃饭的,即一年当中没有大的天气变化,农民的收成应该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的。可一旦土地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但导致颗粒无收,甚至还会影响承包地的再次耕种。所以,这种情况下,经过审查符合条件的农民也是允许调整承包地的。 3、人、地之间存在矛盾 现如今,因为小孩出生、女儿出嫁、户口迁移等一些原因导致农村的人口变化情况非常大,而大部分农村地区新增人口是没有承包地的,在没有农业生产这项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农民只能依靠外出务工赚取一定的收入用于支撑家庭生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也是允许部分农户的土地进行调整的。 当然了,集体的土地并不是口头上说一声就是可以调整的,需要集体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需有三分之二及以上的村民同意,方可再对承包地进行调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互动哦! 编辑 zx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