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亲”以“互访”的形式在不同区域间开展群众文化交流活动,特色文艺节目资源共享,构建“相熟、相助、相融、相亲”的群众文化交流格局。这些跨地区的文化合作,形成了文化活动的规模效应,激活了各地文化的基因。“文化走亲”,走出了群众文化的大盛宴。 ——编者
近日,浙江省云和县赴山东省庆云县开展了“文化走亲”活动,来自云和的文艺精英们以当地的包山花鼓戏、山歌表演等艺术表现形式,上演了11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目,让当地群众感受到云和县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魅力。 杨晓君摄
新疆哈巴河县农牧民文艺团队
带着文化土特产“走亲”,越走越亲 张婷 刘是何 近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却限村村委会大院里,一场迎新春文艺汇演热热闹闹地进行着。舞台上,来自临村什坎齐村的“文化走亲”队伍表演着他们精心排练的舞蹈《民族团结一家亲》,演员们跳起多民族融合的舞蹈、唱着淳朴优美的哈萨克族民歌,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随着新春脚步的临近,哈巴河县各个乡镇、各个农牧村的文艺小分队都忙得不亦乐乎。纷纷带着自己的文化“土特产”走进相邻友好的兄弟乡镇、兄弟村(社区),开展“文化走亲”演出交流活动。 “走亲戚嘛,就要带上自家最好的土特产,展示党的好政策带给我们老百姓的实惠和福祉,让观众感受到发生在身边的喜人变化,感受到我们淳朴、诚挚的民族感情。”什坎齐村村委会委员、文艺演出队队长阿孜依汗说。 什坎齐村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农业村。因交通、环境等各方面原因的制约,经济发展、村民增收相对滞后,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也因没有场地非常单调。针对这一问题,有关部门近年来先后投入资金900多万元,对该村街巷进行了修整硬化,村级阵地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建了文化活动室等,使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着大环境的改善,村民们思发展、勤致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发展得红红火火,他们将发生在身边的新变化、新发展通过歌舞、铁尔麦、阿肯弹唱的方式搬上舞台。 村演出队队员努尔古丽告诉笔者:“在我们心里,早已经把每一名观众都当成了自家的亲戚,我们要把最好的面貌展现出来。” 如今,在哈巴河县的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之间,众多文艺小分队,带着自编自演的节目礼尚往来已成为常态。 不到10万人的边陲小县,已培育出县城、乡镇、村(社区)各种业余文艺演出小分队60多个,文化能人、文艺志愿者等一千余名。大伙志趣相投,特别是在春节临近之际,大家相约“文化走亲”,你来我往,文化交流蔚然成风,丰富了当地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走亲”,收获的不仅是文化 刘涛 一到春节临近,陕西省凤县的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就忙得不可开交。他们纷纷带着自己的“文化土特产”走进西安、韩城、渭南、咸阳,还有四川、甘肃等地相邻友好城市,开展“文化走亲”活动。以“文化”为媒,推介凤县,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到凤县旅游观光,镇村间的“文化走亲”更是悄悄改变着凤县的人文风貌。 很多民间文化团体利用晚上或节假日,带着自编自演的节目忙着“走亲”,10万人的山区小县,已经培育出了“双凤秦腔艺术团”“笑笑舞蹈队”“红歌乐团”等活跃在县城、镇村的36个业余群众文化社团、1000余名文化志愿者。他们自发地“走亲”,尤其是遇到县上举办重大活动或者重大节庆,他们就精心组织专题文艺演出,到社区、乡村、部队、敬老院巡演,以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实实在在地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64岁的王战勤是红歌乐团的一员。他告诉笔者,一开始,他们只是性情相投的老伙伴聚在一起唱着玩,现在他们已经在县上文化部门的指导下,编排出了50多个节目,演出足迹不仅遍布全县各个镇、企业,甚至还到周边县区去交流演出、切磋技艺,“每次结束时,大家都还不尽兴,经常会约定下次再一起演出。” 随着“文化走亲”活动的深入开展,凤县人发现,他们自己的精神风貌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留凤关镇留凤关村成立了自乐班、舞蹈队,每天晚上在村委会门前的广场上唱秦腔、跳羌舞。每逢周末,村里的孩子们也会来凑个热闹,跳拉丁、唱红歌。“有了这些健康积极的文化活动,也不用担心村民闲暇时没去处,有利于身心健康。”一位村民告诉笔者。与此同时,村里还通过开设“百善孝为先”“文明我先行”等道德讲堂,倡导良好社会风尚。在文化的熏陶下,村民的精神文明状态也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更亮丽了,社会治安更好了。 浙江江山“结亲”接来越剧名团—— 老戏迷们家门口过“戏瘾”
郭炜/文 沈天法/图 日前,浙江省江山市的江山电影院内座无虚席,绍兴小百花越剧团为江山群众带来了越剧折子戏专场演出。《天女散花》《梁祝·回十八》《杨乃武与小白菜·死谏》《钟馗嫁妹》等越剧经典剧目在江山市舞台上演,让江山戏迷酣畅淋漓地过了把瘾。 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音乐明丽婉转,扮相清俊雅致,唱词文采斐然。当晚,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吴凤花、陈飞、张琳等梅花奖得主也来到江山,带来拿手好戏。《梁祝·回十八》中又喜又羞的梁山伯;《钟馗嫁妹》中那亦人、亦鬼、亦神的人物变化,那亦实、亦虚、亦幻的场景转换,扣人心弦,耐人寻味……台上演到精彩之处,引来台下观众鼓掌叫好。“演员唱功不俗,难得看到这样的好戏。”80多岁的老戏迷周梅仙边听边打拍子跟着演员轻声哼唱。 绍兴柯桥区与衢州江山从经济合作再到文化交流,跨山越水,心手相连。从2016年开始,江山婺剧研究院与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结为友好院团,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与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结为友好村庄。自此,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多次来到江山演出,带来了专业的文化团队和静态类的文化展览。 “‘文化走亲’,越走越亲。希望以‘文化走亲’的方式让两地文化更加昌盛,经济更加繁荣。”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获得者、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吴凤花说。 图为越剧经典剧目表演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