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兑换超市每周三都会准时开门,以前家里烟头、纸板、易拉罐很多都直接扔掉,现在好了,废品不仅能够兑换生活用品,连生活环境都改善了!”丽水市莲都区仙渡乡何金富村村民吴菊英高兴地说道。
1月17日,仙渡乡葛畈村的垃圾分类兑换超市门前又是一片人头攒动的热闹场景,村民们收集垃圾兑换生活用品的热情高涨。
目前,仙渡乡已有垃圾分类兑换超市2个,服务面覆盖全乡,仅葛畈村的兑换超市开业以来,就已收集烟头320斤,易拉罐532斤,塑料等其它废旧物600余斤。
仙渡乡破解乡村垃圾分类难题有哪些妙招?
据了解,仙渡乡用2多年时间探索发展为现有的“2+2乘2”模式,以滴水岩、葛畈两个村的垃圾分类兑换超市为收集前端,两个垃圾中转站为中间枢纽,辅以二次分类,工作人员定期筛选分类垃圾桶,将可利用的部分集中无害化处理后,分发给农户成为农田育肥的养料新来源,最大限度释放资源再利用红利。正是通过这套简单而高效的垃圾处理流程,仙渡乡正朝着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不断趋近。
此外,仙渡乡充分激发党员带头、村干部推动作用,各村将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中,自觉约束村民的行为养成。同时,借力志愿行动,依托老人会、村妇联等关键群体,借助村文化礼堂等公益阵地开展宣传并引入奖励机制,评选垃圾分类“环保卫士”等系列措施,激发了基层民众对垃圾分类的内在热情,为可持续推进垃圾分类点燃了内生动力。
在推进小城镇综合环境治理中,仙渡乡结合垃圾分类元素,使经过艺术设计的分类垃圾桶成为扮靓村容的“增色亮点”。村民环保意识的养成,也为加快垃圾分类整乡铺开奠定了民意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