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策划人:初旭
最近几天,国内某知名酒业推出了一款顽的香水,据说香水30ml,售价139元,在线上还标注已经卖断货。那天看到微信,愚以为是玩笑,是这家企业的炒作噱头,后来上网搜索,还真确有其事。网友的评论也是五花八门:“可以喝吗,清香还是酱香的?”“喷了这个还能开车吗?该怎么跟交警叔叔解释,我身上的真的是香水味啊……”、“喷了香水开我的法拉利会被查吗?”、“这个目标用户太模糊了,还不如说适用一切爱酒之呢。”、“ 笑过之后,还是要感叹某酒业这波跨界营销真是666,一举抢了茅台的头条”、“激烈的竞争逼着酒厂都开始搞美妆赚外快了”、“只是闷头想产品怎么搞,别提营销了,广告都不怎么用心,任性了还不止一次两次……”“总是强调自己<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贵族地位和身份优越感,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奢侈品。”“期待老干妈口红了”。这条消息的出笼,可谓酒界一大新闻,让人大跌眼镜。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企业品牌达到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搞一点跨界,本身无可厚非之事。但往往许多企业在这方面却有些盲从,不从实际出发,不从自身企业出发,一味追求眼球经济,什么好玩就玩什么,按照农村通俗的话来说,是麻雀吃胡豆,从来不和屁眼商量,盲目跨界,一步步将自己逼近死胡同。 跨界是一把双刃剑。该不该跨界,怎么跨界,跨界之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让很多企业家一片茫然。专家认为,跨界有利也有弊,利就是占有更大的货架空间,挤占竞争者的空间,扩大市场覆盖面,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较好地分散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激发企业内部活力,从而降低业务,退出壁垒,这样的做法,也许短期内能看到短促的一抹阳光。而弊则在于,促销费用高,增加企业成本开支,品牌之间存在相互竞争,不利于树立企业整体形象。对企业的主业也不清晰、发展战略不明确、核心竞争力不易培养,特别是企业基因不具备跨界的理由。在跨界路上跌倒的壮士比比皆是。比如重庆力帆进军白酒业,史玉柱巨人进军房地产,痔疮膏出身的马应龙也要弄眼霜,恒大集团推出恒大啤酒,……盲目跨界,力帆导致酒厂关门,史玉柱导致企业资金链条断裂,巨人轰然倒塌,马应龙落下一地鸡毛,时下只有恒大啤酒还在苟延残喘,作垂死挣扎…… 改革开放40年来,品牌企业跨界成功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联想、中粮、恒大、万达与娃哈哈等,都正挤在“跨界”这条路上,最为成功地应该算中粮集团。但更多地成功均围绕企业基因去顺势而为,比如说食品领域,中粮做全产业链,食品从田间直达餐桌。酒业大咖宜宾五粮液,根据酒是药,药是酒的企业基因去发展药业,也不失为一种顺势而为。但这家酒业推出与酒毫不搭界的香水,就有些让人无语了。他们走入了一片品牌误区,其一,总认为品牌越多越好;其二,我是大品牌,只要博眼球,干什么都行;其三,平均使力,巴不得自己的品牌都成为全国或全球顶尖品牌;其四,认为打造新品牌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我只要有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仔细研究这家企业为何这般牛气冲天,不顾地域环境与企业帝国的内在联系,没有更好地顺应企业基因去创新发展,也从不认真学习同行兄弟独占鳌头的武林秘籍,其致命要点玩的是国企,玩的是任性,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即使有什么闪失,这个国之重器如此之庞大,料想一时三刻也不会玩出什么毛病来。 愚以为,在维持品牌定位与其他相关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适当进行跨界,延伸是可以的,切忌不要误入品牌不可以延伸的误区。企业跨界延伸,对自身企业要有足够的认识,每个品牌决策都要认真分析,仔细研究论证,千万不要盲目此事,为企业带来困扰,给品牌带来麻烦。我们在此善意提醒,一个品牌长大不容易,是一代代人不屈不挠奋斗的结果,在品牌成长的路上,不仅需要胆识和激情,更需要策略和睿智,跨界需要小心,别把品牌玩坏了。 相关链接: 作者初旭,原名王先军,大专文化,资深媒体人,品牌策划人。系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研究学会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基层法律工作者,目前从事网络传媒和法律服务。
先后当过农民、教师、公务员、法律工作者。曾在多家媒体从事传媒工作。其间创作和采写各类文艺、新闻作品上万件。作品散见于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中国经济网、《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知音》等全国知名报刊。出版有个人散文集《山地风流》和报告文学集《遍地英雄》,主编了大型专著《最泸州——泸州建市三十周年专辑》,与人合作出版《巴蜀名胜楹联大全》《泸州民间文学集成》等。先后推出的多篇散文、调查报告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企业家们的高度评价。与人合作创作的歌曲《灯闹古蔺》《黄荆行》《花开丹桂》《龙抬头》《马蹄滩之歌》《水口之恋》《一潭美酒是故乡》等先后斩获全国大奖。主要擅长于新闻策划、深度报道、企业策划、人物专访、品牌推广、歌词创作和新赋体的写作,所编著的《泸州百业赋》即将出版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