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近日,国家有关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网络直播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了行业监管中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应用商店等的责任。 虚假信息、低俗之风是网络直播行业中的突出问题。虽然这些问题不是网络直播行业的主流,但因用户众多,相关事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造成较大社会影响。一些极端案例或是挑战公序良俗,或是突破法律底线,在短时间内就可能酿成社会热点。凡此种种提醒我们,对于网络直播,需要建好用好也需要管好,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其蕴含的正能量。 治理包括网络直播在内的互联网产业,既需要相关部门及时研判,跟上行业发展步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也需要互联网企业深刻认识自身社会责任,依法依规运营。此次通知中,不少措施是基础性的管理举措,如落实用户实名制、建立主播黑名单制度等,只要严格落实,必能有效打击违法违规信息的泛滥。网络直播行业也在加强自律。2016年,新浪、搜狐、百度等20家网络直播平台共同发布了《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提出要建立主播实名制,还提出不为18岁以下主播提供注册通道等等。这说明,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行业本身,对于这些问题有着基本共识。 治理网络直播行业乱象,就是要依法治理、合理引导。在自律、法律和社会责任的共同引领下,让网络直播行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摘自8月23日《人民日报》05版《网络直播当纳入法治轨道》,作者:张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