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请输入关键词  龙扬镇

民俗用好 治村有招

2019-02-12 11:3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乡村治理的过程中,用好民俗,事半功倍

  起个大早给长辈拜年,在我们老家是最重要的风俗之一。

  30年前,每到大年初一,爷爷就会早早起来,把院子扫净,铺上一张席子。很快,村里的后辈们络绎不绝来到院里,大嗓门喊一句:大爷大娘,给你们拜年了啊!拱手作揖,双膝咕咚一声跪在席子上,双手扶地,连磕3个响头。然后,起身再到下一家。

  如今,爷爷奶奶搬进县城、住进楼房已经快20年了,村里的一些亲戚仍旧开车赶过来拜年。新派一点的不磕头了,老派点儿的不磕两个心里还过意不去,形式不同,“拜”字依旧。近年又有了新法子:手机视频打开,对着手机视频拜年!由此可以看出民俗生命力之强大。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不同的是形式,相同的是内涵。亲其亲而尊其老,相信是各地乡村民俗都不会缺失的一环。

  农村的民俗文化,大多是促进和谐的,往往以追求家庭和睦、尊老爱幼为主,也有盼丰收、庆升平的内涵。把各地的风俗归纳归纳看,“里仁为美”“和为贵”的观念处处可见。因此,它是推进乡村社会治理得天独厚的工具,潜移默化中实现了规范行为、维系关系、调节矛盾的目标。

  民俗不是法律,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约束,是借助社会舆论对人们的约束,调动人们内心的道德感来实现的。既是他律,又离不开自律;有利于使矛盾及时化解在基层,不扩大冲突、不激化矛盾。比如,在广东梅州,当地结合客家文化特色,提出柔性治理理念,在社会治理中厚植传统文化,通过优化民生、治安、环境等各方面的服务,从源头上减少了不和谐、不稳定因素。

  人一出生,就活在一定的风俗习惯中。吃饭时要等大家都坐齐了再动筷,逢年过节追求团团圆圆……在民俗的黏合下,一方人可以更好地和睦相处。因此,社会治理重心在向基层下移的过程中,传统民俗文化可谓是加速器、润滑剂。运用得当,这个过程就会平滑顺利很多。当然,一些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陈规陋习,比如红白喜事求大求奢、天价彩礼、女性不让上桌之类,必须得改。

  利用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充实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乡村将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熊  建)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11日 13 版)

 

(责编:叶子  玉玲)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