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当前,春耕大忙的劳动号子从南到北已经陆续唱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春季农业生产摆在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稳”字当头,高标准高质量抓好春管春耕,夯实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基础。 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必须首先打好春季农业生产这场硬仗。特别是在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稳住春季农业生产大局,对于应对复杂形势、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着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各项任务,以赢得全年农业丰收主动权,守好“三农”这个战略后院。 要用好政策“指挥棒”。一方面,落实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充分发挥生产者补贴政策作用,引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骨干积极开展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另一方面,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快“两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下好“质量、绿色、品牌”三步棋。 要念好田间“管理经”。一方面,加强分类指导,有针对性采取肥水调控措施,强化病虫监测预警,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并开展好农技服务,让好技术真正使农民受益;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强化农机主力军作用,推广跨区作业,加快耕整进度,提高播种质量。 要守好生产“安全线”。一方面,立足抗灾夺丰收,加强监测预警,完善灾害预防处置预案,提早做好技术和物资准备,防灾于未然;另一方面,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农民买得可靠、用得放心。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紧绷春耕生产这根弦,将每一位干部责任都压实、将每一项政策技术都落实,确保春耕生产顺利开展,以优异成绩为祖国70华诞献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