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请输入关键词  龙扬镇

清理1.3万项证明,将释放多少能量?

2019-05-17 15:13 来源:广州日报


网络图片

  “奇葩证明”正被赶出人们的生活,原来的单身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死亡证明等已在“证明序列”内消失。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司法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9年4月底,各地区、各部门共取消证明事项13000多项。

  13000多项,这一数字可以用“惊人”来形容。考虑到一项证明就可能让办事企业和群众来回跑、被折腾,清理13000多项证明将释放多大的能量?从“用户”的反馈来看,所需材料少了,办事快了,获得感实实在在,满意度水涨船高。证明事项清理,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回应群众期待的必然需要——告别13000多项证明,可谓成效卓著,值得点赞。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改革行动,特别强调“不能让繁琐证明来回折腾企业和群众”。所以,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能否更进一步?如何继续“减”、怎么更便民?

  一方面,继续优化存量。13000多项证明事项已取消,可喜可贺,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大功告成,可以鸣金收兵。以下问题,必须考虑。其一,是否还有死角、有盲区?对此,办事群众体会最深刻,也最有发言权。继续用好“群众批评——证明事项清理投诉监督平台”,鼓励群众评判投诉,耐心清理“边边角角”,至关重要。其二,是否存有“后遗症”?一些证明事项之所以“烦人”,在于要跟多个部门打交道。比如要A部门开证明,必须出具B部门的证明,如果B部门该证明已取消,怎么办?清理证明事项,要防止“断链”问题,以一盘棋思维对每一个事项权衡考量,加强不同系统的信息共享。其三,是否还有“减”的空间?从各地尝试来看,一些事项已推行备案制、“告知承诺制”等尝试,通过事中事后监管从源头上跟证明事项说再见。这也提醒我们,清理证明事项并不只是做减法,更需要管理、监管思路的新探索。

  另一方面,狠抓服务配套。“减证”是为了便民,其最终成效要体现在提升服务水平、方便办事群众上。在这方面,要持续在技术上挖潜力。比如一些部门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零跑腿、零排队、不见面、全自动”的“秒批”,即是一例。此外,要主动做服务增量。举例而言,在窗口单位办理相关事项,最常见也最麻烦的问题就是材料没带齐,或不符合规范。一旦如此,只能“先行告退”、下次再来。尤其当前,很多服务一窗式办理,这意味着原本要去不同部门办理的事项“集合”到了一起,提供专业、精准的指导,很有必要。对此,有地方尝试“微信+审批”模式,让服务人员上线微信平台,一对一做好市民的小助手——立足实际,持续优化作风,主动服务,取得良好效果。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期待“减证便民”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跑出便民加速度。
 


责编:冬梅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