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评出中国十大“失落之城”,这些城市有的被认为定位矛盾,有的被认为产业单一,有的属于资源枯竭,有的坐失宝贵机遇。如何破除发展迷思,摆脱当前发展困境,已成为摆在城市治理者面前的一道深刻考题。 自近代城市化进程开启以来,城市如何形成,走什么发展模式,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直处在不断探索中。一个矿藏的开采,一条交通线的打通,一次源自顶层的战略设计,都可以造就一座城市。但是,城市毕竟是一个以经济和人文为生命的存在,有竞争就有分化,有发展就有衰落,有诞生就有消亡。城市兴衰再正常不过,关键是要紧抓时势机遇,努力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实现更可持续、更加普惠包容的城市发展,越来越呈现出许多共有规律。 首先,理念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是城市发展活力之源,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用好新发展理念的指挥棒。观察一个城市的发展,既要全面地看速度、规模、效益,更要重点地看结构、关键、核心。应指出的是,产业结构偏重偏旧、新动能增长点青黄不接、资源环境难以为继、计划经济观念根深蒂固等问题,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无疑是束缚高质量发展的矛盾点所在。狠心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动能,涵养新业态,助推新发展,在新发展理念上下足功夫,即使今天失落了,明天也会成为崛起之城、复兴之城。 其次,空间规划不科学,是对城市潜力最大的浪费。尊重城市发展规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才能建设出生机无限的现代化城市。许多城市发展举步维艰,背后几乎都有规划不科学的影子。要么是思维僵化,总在原地踏步,要么是好大喜功,搞脱离实际需要的空头规划。从空无一人的广场、博物馆、体育场,到库存积压的商品房、写字楼,规划一旦脱离实际,很容易透支发展潜力。 最后,即使是空间规划到位,产业规划也不能缺席。城市过去的发展主要是基于行政权力进行资源分配,现在则要通过产业与市场参与竞争。好的产业规划,可以让城市发展定位更明确,释放出强有力的经济集聚效应。
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排名前50的城市经济总量占全国GDP的比重超过60%。城市发展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关乎中国的综合国力,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福祉。通过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克服定位不准确、规划不合理不科学、同质化严重、没有特色等问题,就一定能让城市经济的持续繁荣,带动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注入更多源头活水。(李达仁) 责编: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