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曾经的中小学校园里,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就会响成一片。可如今,很多学校和老师却不允许中小学生课间外出玩耍,甚至不允许学生课间在教室大声说话、疾走,课间往往安静如上课。“安静的课间十分钟”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课间十分钟是中小学生学习之余的放松时间,在课间适当活动一下有利于他们身心发育和创造力发展。在很多过来人的印象中,课间十分钟疯狂追逐打闹应该是学生时代的常态。即便不时发生打破窗户玻璃或擦破皮之类的事情,最多收敛几天,也就故态复萌了。 但如今,本该热闹的课间十分钟却异常安静。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0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且在小学中最为突出(77.2%),高于初中的比例(69.8%)。有家长表示“几乎没听到孩子说过有关课间玩耍的趣闻”。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安静的课间十分钟”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经常处于久坐状态,对孩子脊椎、颈肩都不好,甚至有一些孩子小小年纪就喊腰疼。缺乏户外活动也是诱发近视的重要原因,很多小学生因此纷纷戴上了眼镜。课间十分钟不能自由活动,这种一直紧绷的状态会让孩子感到很疲惫,并容易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听课效率大打折扣,甚至经常感到思维变慢了,脑子变“笨”了。还有,看似“无用”的玩耍,其实孩子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玩耍中学习与人交往,感受集体和团结的力量等。不让他们去外面玩,不仅少了很多人生的乐趣,更会严重耽误孩子的心智成长。 对于“安静的课间十分钟”,家长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而学校和老师们也十分无奈。“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让孩子在课间十分钟里好好休息活动,其重要性可谓众所皆知。但问题是,一旦放手让孩子疯玩,就难免出现安全事故。现在的孩子特别金贵,万一出了问题,责任谁都承担不起。更何况,无论有理无理,一些家长都要找学校的责任。即便学校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也常常要出于道义考量而给予一定的赔偿。 诚如专家所言,“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是学校和家长相互博弈的一个结果。“学生在课间一旦因为打闹出现一些伤害,家长会认为是学校监管不到位。所以学校在课间尽量约束学生外出,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
综上所述,要想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绝不是单靠个体发力就能解决的,必须综合施策,多方联动。作为家长,要充分理解学校的苦衷,孩子遇上问题,理应冷静分析原因,不能什么事情都赖上学校。要改变“安静的课间十分钟”这一严重违背常识的现象,学校和老师更应该承担起责任。除了不拖堂、不变相占用课间时间之外,还应致力于提升管理水平,指导学生进行安全有益的课间活动,让学生遵守相关规定,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营建课间休息的“文明”。有关部门也要主动出台相关法规,厘清学校责任,切实解决学校的后顾之忧。
责编: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