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以后,大家在银行里看到的保险宣传资料将不得出现银行的名字和LOGO,也不得出现“存款”“储蓄”“与银行共同推出”等字样。8月27日,银保监会官方网站发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经营保险代理业务的诸多细节进行了相应规范。(见8月28日《北京青年报》) “保险就是另一种存款”“保险不仅可以有保障,还有收益,很划算”,这是保险推销员的惯常说法,而一些银行代销或与保险公司联合推出的险种更让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分不清二者的区别。 曾经,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在银行内穿着和银行工作人员一样的服装,推销保险业务,有意不提“缴费”“年收益率”等保险产品的词汇,而改用“存”“年利率”等办理存款业务的词汇描述,保险产品宣传材料也常常有银行的名称或标识,一般人难以分辨,中老年人尤其容易受蒙骗,“去银行存款存成保险”的纠纷在各地不时上演。 后来保监会对此进行了规范,保险推销员不得冒充银行员工进行营销,但在宣传资料、保险产品介绍、风险提示等方面依然含混不清。众所周知,保险公司业务员的绩效工资主要来自于保险提成,因此部分保险业务员为了完成任务和获得更多的收益,往往不择手段。而一旦发生理赔事项却推三阻四。久而久之,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保险营销饱受诟病。而银行方面对这种情况往往采取默许的方式。 此次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办法》,从风险提示的字体大小、保险产品的种类、各类保险单证和宣传材料的样式等诸多细节均进行了详细规范,明确要求不得将保险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混售、不得承诺不确定收益或进行误导性演示等等,这将更好地帮助中老年人认清存款与保险的区别,也更充分地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国人历来偏爱储蓄。实际上,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意外和风险,而商业保险则是抵御风险、减少损失的最佳手段。“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银行储蓄与购买保险是人们获得保障、化解风险的两个方面,也是金融业的两大支柱。二者相辅相成。但存款是存款,保险是保险,二者各有侧重,不可混淆。 分清存款与保险的界限,严格规范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的经营活动,可以遏制保险推销过程中唯利是图、张冠李戴、鱼龙混杂的现象,可以倒逼商业银行及保险公司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与能力,规范经营,各显其能,也有利于提升人们的保险意识和金融知识,是强化金融监管、纠正金融乱象、保护民众权益的务实之举。(斯涵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