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专家:鲁暘筱懿,行星物理学博士,中国天文学会会员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新闻大家都挺见怪不怪的,但昨天一条热搜让已经做好吃瓜准备的群众彻底慌了。 新闻里说,2022年5月6日将有一颗名为JF1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不过这可不是普通的小行星。 据称,这颗叫2009 JF1的小行星约130米,近似吉萨金字塔大小,一旦撞击地球,其所释放的碰撞威力相当于15颗广岛原子弹。 短短几秒钟时间就能造成毁灭性灾难,消灭整座城市,使上百万人死亡。 掐指一算,只剩不到三年寿命?? 那么,这颗小行星真的会在3年后和地球相撞吗?还有那么大的威力?我们今天就来逐一解释下。 什么样的小行星对地球有威胁? 太阳系中大约有50万颗小行星。距离地球较近的近地小天体中有一部分危险天体,尺寸较大,一旦与地球高速碰撞会产生局部甚至全球性灾难。 目前,地球周围已发现了约1700颗危险天体。 但由于它们的运行轨道时刻变化,所以即使原本不危险的也有可能变危险。 为了区分危害等级程度,一般用“都灵指数”来辨别。 它分为0-10的11个等级,数字越大、颜色越深风险等级越高。 简单说就是—— 白色(0):无危险,说明该天体撞击地球的机会率是零; 绿色(1):需要监测,说明该天体在数十年间撞地球的机会与其他相近大小的天体接近; 黄色(2-4):需要关注,说明有微乎其微的撞击机会,天文学家会注意及加紧观测,这类天体最终常是有惊无险的“归零”处理; 橙色(5-7):威胁,说明撞击机会更高,带有深远威胁性的撞击会造成区域性的严重毁坏,如果该天体10年内可能撞击地球,各国政府可被授权采取紧急应对计划; 红色(8-10):危险,说明天体撞击将会发生,并将造成较大规模破坏。 2009 JF1会不会撞上地球 ? 首先,2009 JF1小行星并不是网上所传的130米。 据NASA近地天体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9 JF1小行星直径只有13米,质量约2800吨,碰撞威力约23万吨TNT。 而且按照都灵指数分类,这颗2009 JF1小行星是0等级,撞击向地球的概率只有0.026 %,尚不能对地球形成实质威胁。 所以,2022年2009 JF1小行星撞上地球的概率并不大。 近地小行星对地球有啥影响 ? 就算不会直接撞到地球,有些小行星的威胁也还是极大的。 因为小天体飞掠地球时,有时会被地球引力及大气层摩擦撕裂成数量不等的碎片。 这些碎片有的会越过厚厚的大气圈层“执着”地“亲吻”地球表面,用力过猛就会留下印记,比如—— 2013年2月15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一颗速度达40千米每秒的陨石坠落在了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 陨石在大气层中爆炸燃烧后分裂成了三部分,形成了所谓“陨石雨”。造成约1200多人受伤,近3000座建筑物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近2亿元人民币。 这颗重量不到30吨的小天体如“魔丸哪吒”一般竟有如此破坏力,那如2009JF1这样大的小行星,人类必然会严加监视。 如何监测不安分小行星 ? 目前国际上有数个致力于近地小天体的巡天任务,比较著名的有LINEAR、Spacewatch、CatalinaSky Survey、ATLAS等。 美国的“哨兵”系统是一套自动化的预警系统,列出接下来一百年内可能对地球产生威胁的情况。 当有潜在撞击可能时,此系统会立刻根据都灵指数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在NASA的哨兵系统网站上进行公布。 与该系统相互配合的是位于意大利比萨的“侦查员”系统。两个系统之间数据互相比对结果,提高了两个系统的高效性和可信性。 我国科学家利用位于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紫金山天文台盱眙等观测站上的近地天体望远镜正在夜以继日的关注着这些地外“危险分子”的行踪。 小行星都是“邪恶的” ? 当然不是。近地小行星可以说既是威胁,又是财富。 2014年,欧洲空间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终于抵达67P彗星,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彗星的前所未有的珍贵资料,并有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着陆一颗彗星。 2018年,美国航天局小行星探测器OSIRIS-REx抵达小行星“贝努”,开始探测这颗可能威胁地球安全的近地天体。探测器将于2021年3月踏上归途,样品数据有望为研究太阳系形成和生命起源提供新证据。 2019年,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鸟二号”第二次成功登陆小行星“龙宫”,有助解开太阳系诞生之谜。 正所谓“祸兮福所倚” 时刻威胁地球安全的 近地小天体 让人类头疼不已的同时 却为人类了解宇宙和生命起源 打开了一扇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