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光明日报评论员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这是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7个中央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历史方位,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新一年工作的总要求和重点目标,为我们在重要历史关口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回望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实现“十六连丰”,刷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生产纪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让不少人吃下“定心丸”;农村创新创业热情不断喷涌,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三农”发展的持续向好,让广大农民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改革和发展红利,也为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没有老乡的小康,也就谈不上全面小康。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都要看“三农”工作成效。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要深刻认识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毫不松懈,持续加力,攻克脱贫攻坚最后堡垒,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坚决夺取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面胜利。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重中之重。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现在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好比滚石上山,越往后难度越大,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非付出非常之功不可实现。要坚持精准扶贫,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精细的工作,在普遍实现“两不愁”基础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要进一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狠抓政策落实,切实完成好剩余脱贫任务,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补齐“三农”短板,要优先保障“三农”投入,在政策、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方面进行适当倾斜。要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尤其是对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所暴露出的薄弱之处,各级各地要严肃对待、认真总结,以高度为人民负责的态度做好短期应对和长期规划。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稳定“三农”基本盘的头等大事。“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确保粮食安全要坚持粮食生产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采取综合性措施加速恢复生猪生产。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稳定农民工就业,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些都是当前我们稳民生、应对外部环境复杂变化的必要举措。 做好“三农”工作,根本在于党的领导。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领导农村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新时代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要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县委书记主要精力抓“三农”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大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把党的各项政策部署落到实处。 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春华秋实,新一年奋斗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答好民族复兴的时代问卷。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07日 0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