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1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流言:人的体质有酸碱性之分,偏酸性的体质会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疾病。想要健康,必须保证身体的碱性环境。 真相:“酸碱体质”本身就是一个伪理论。自从十几年前这个“理论”诞生以来,国内外众多科学家、医生和科普工作者,就一直强调它是一场骗局。关于酸碱性体质,连一篇像样的文献、一点最简单的科学研究都没有。而一些逐利的商家,用这套理论给某些食品包装上“健康”外衣,加价售卖。 事实上,人体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其中很多反应对酸碱度十分敏感,人体有一套强大、有效的调节系统,使人体的pH值保持基本稳定,只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也就是说,人食用任何食物都不会过多地影响血液的pH值,就算是喝醋也不会让血液变成酸性。 流言2 不吃晚饭只吃水果可以减肥 流言:用水果替代晚餐,既能保证摄入适当的营养,又能减去多余的脂肪,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真相:不吃晚饭,短期内体重会下降,但这种快速减掉的体重,主要是肌肉和水分,脂肪反而减得不多。 一方面,不吃晚饭,会让第二天早餐时饥饿感非常强烈,吃饭狼吞虎咽、渴望主食或油炸类高热量食物等。这样算下来,前一天不吃晚饭省下的热量,不仅全吃回来了甚至还反超。 另一方面,从第一天午餐到第二天早餐之间的时间间隔大概有15至20个小时,如果不吃晚饭,人体肝脏存储的糖原近乎耗竭,血糖就会降得过低。能量包括脂肪的使用效率也会明显下降,结果就是不仅体重很快卡在平台期,身体也变成了“易胖体质”。 不仅如此,如此引发的身体内部激素的错误调节,还会抑制免疫力,让人更容易生病。 流言3 “速食包”外卖不安全 流言:我们吃的外卖很多是用“速食包”简单加工而成的,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真相:只要是规范制作,速食包的食品安全风险远小于门店现场制作菜品的风险。 餐饮业最大的食品安全风险来自微生物,速食包在前端是热加工,到门店还要做复热处理。食物经过充分加热,发生食物中毒的风险会大大降低。而且速食包的模式使得参与食品制作的人员减少,食品安全风险自然也会减少。 速食包主要的风险来自包装,比如用的塑料袋是否是合规的材质,有没有塑化剂污染等。只要是经过严格规范的制作和运输,“速食包”外卖的食品安全风险还是较低的。 流言4 脑卒中是老年病 流言:脑卒中是老年病,跟年轻人并没有多大关系。 真相: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得脑卒中,发病也无关性别。如今脑卒中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因而中青年人群体也应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史或有家族史的年轻人。 年轻人发生脑卒中的大部分原因是自身先天性疾病,或是外部伤害导致血管壁损伤。还有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血管痉挛血压升高,以及长期精神紧张,工作压力过大、熬夜等导致血管痉挛,大脑的供血受到影响,这些都是可能导致脑卒中的原因。 (北京市科协、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