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安徽讯 蜂蜜作为现代社会一种耳熟能详的营养滋补品,以其稠如凝脂、味甜纯正、易于吸收、老少皆宜而备受人们喜爱。能够买到真蜂蜜,也算是一种幸运。近日,东部新城双王村贫困户王孟亮家中的蜂蜜就变成了热销货。
王孟亮户为东部新城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档人口三人,夫妻二人还有其残疾的女儿,老两口均年过七旬。王孟亮年轻时自学养蜂技术,现年养蜂已有几十年经验;老伴祝爱荣患有长期慢性病、白内障,行动不便;女儿王小聪智力二级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家庭土地4.5亩,无稳定的收入来源。
“你看小憨(王小聪小名),俺俩现在还能照顾她,等俺俩不在了她可怎么办”,祝爱荣始终牵挂在心的一直是她的小女儿。“假如百年之后您二老不在了,政府也一定会照顾好她的,政策只会越来越好,您就放心吧!”,在帮扶责任人的帮扶下,该户享受了低保、危房改造、产业扶贫、健康脱贫等帮扶措施,在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实现家庭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脱贫标准。
本年伊始,通过帮扶责任人帮助申请,王孟亮享受了产业到户补贴资金,让他对养蜂重拾了信心。
说起王孟亮的养蜂路,由起初的养几只玩到现在的几十箱,中间也是历经了从“全军覆没”到“春风吹又生”的辛酸。
“刚开始是从流动养蜂人那里要的几只小蜂王,弄了一个箱子,当年冬天冻死了”、“第二年春天又要了几只,天气暖和,繁殖的快,吃上了蜂蜜,冬天的时候也做好了保温,但是最后蜜蜂都饿死了,我不知道要怎么喂它们”、“中间还有被马蜂、黄蜂咬死的、被其他养蜂场’绑架’的,数量一直上不去”、“蜜蜂打架才愁人呢,工蜂迷巢、蜜蜂盗蜜、蜜蜂冲群都有可能引起打架,不像是人打架还能拉架,要是遇到蜜蜂打架,要牺牲好多”······一说起养蜂,王孟亮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他说蜜蜂其实很好养,特别是咱们当地的土蜜蜂,“跑出去十几公里都能跑回来”,“一箱蜂多的时候有几万只,密密麻麻的,可喜欢人了”。
每当到王孟亮家走访,总能看到他辛勤忙碌的身影,有时在加脾,有时在做适量喂养,有时在检查蜂箱。“养蜂就像养小孩,你得细心照顾它们,要不然他们心情不好就容易出问题”,王孟亮说。蜜蜂养殖必须要准备一系列的养蜂工具,例如蜂箱、巢脾、巢础、蜂帽、蜂扫等等,在王孟亮家里这些工具很多都是自制的,“没钱买专业的工具,都是我自己倒腾,现在用起来也顺手”“以前没有蜂帽,我就穿长袖长裤,找来一顶草帽罩上破蚊帐,经常被蜜蜂蜇,别看我的工具设备陈旧,但还能够我用好多年”“蜜蜂蛰了不要拍它,也不要直接拔掉刺,要用针挑出来或者刮掉,要不然就会肿起来,蜇了也不要怕,用臭皂洗洗就好了”。
今年8月,在帮扶责任人入户开展“秋季攻势”大排查活动时了解到,由于外地的收购商好久没来收购蜂蜜,现该户蜂蜜已经积累了逾五百斤,“时间长了的话,蜂蜜会发酵,营养成分会降低;如果发酸了,就不能食用了”王孟亮对帮扶责任人说道。“我给你拍几张照片放朋友圈,帮你卖蜂蜜吧”帮扶责任人说完,随即拍了照片,又让贫困户定了价格“每罐五十元,一罐二斤蜂蜜”。
就这样,该户的帮扶责任人每天早上、晚上更新朋友圈,帮助贫困户卖蜂蜜,同时自贴油费,帮购买者前往贫困户家中拿货再送货当起了“快递员”;为保持蜂蜜的纯正,从蜂巢从蜂箱中取出到使用摇蜜机将蜂蜜离心甩出,再到灌装,均有视频进行体现,无任何添加剂、再加工程序。针对外地的购买者,由帮扶责任人帮助打包邮寄,最远销往海南。短短四天功夫,帮助该户售卖蜂蜜近80瓶,直接增收近四千元。
“感谢包我们这户的干部小潘,真的是解决了我们家的大麻烦”王孟亮如此说,“拿到产业补贴资金买了蜂帽和摇蜜机,真好用”“有了蜂蜜的畅销,我们家今年脱贫有底气!”(特约通讯员: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