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两委班子成员研究问题 四川新闻网乐山11月27日讯(冯文强 姚理强 文/图)“全村16个村民小组,2060户5229人,共有7户精准扶贫户……”作为犍为县人大代表、玉津镇联合村支部书记陈亨富,对家底了如指掌。面色黝黑,身材中等,外表普普通通,但是精气神十足。这是46岁的陈亨富时给人留下的印象。 自2015年7月当上联合村支部书记和2016年8月当上县人大代表以来,陈亨富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奋勇攻坚克难,为民解忧解困,为民积极建言献策,赢得好口碑。 “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出生于1972年的陈亨富,1994年从孝姑高中毕业后,到2008年就一直经营家族企业——挂面厂,由于经营有方,挂面厂办的是风生水起。顾客认为他诚信、产品质量好,周围村民都说:“这个年轻人有干劲,很有魄力。”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陈亨富的所作所为让村民看在眼里,记在了脑子里。2008年元月,他被选为联合村14组组长。因为工作出色,2010年1月被发展为预备党员,2011年1月成为正式党员,2014年3月成为村支部委员和村支部副书记。特别是在2015年7月,经过党员大会讨论,严格按程序进行,陈亨富当上了“城乡结合部”联合村的支部书记,成为村民的领头雁和当家人。 当官为民是尽职,当官不为民是失职,陈亨富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联合村的支部书记,长期生长、生活、工作在农村,陈亨富时刻牢记使命,真诚服务赢得民心,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到最大值。 陈亨富积极为民众办实事,谋福利,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全面落实低保等救助政策,切实做到应保尽保,低保对象有进有出,低保补助标准有升有降,实施动态管理,初步建立起以村低保制度为基础、其他社会救助为补充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整合村组资源,理顺村组工作关系,推进村民自治。把村务公开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健全完善村级事务决策程序和民主化管理、民主化监督机制,建立建全以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体系。 “特别是国道213线改建绕城路涉及13组、14组土地,在征地过程中遇到过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村两委班子迎难而上,解决好了问题,为党委政府和百姓分忧解难,虽然累点但是很值得。”陈亨富介绍,经过积极协调,为14组70多户村民和15组6户村民安装了自来水,还为14组16户村民修了入户路。“有了自来水,有了入户路,生活方便多了!”14组村民罗富祥感叹。 脱贫攻坚是大事,百姓冷暖常挂心头。全村共有7户精准扶贫户,陈亨富经常关心慰问他们,让其感受到党的温暖。15组60岁的村民魏堂伦一家三口是陈亨富联系的精准扶贫户,因病致贫,家庭经济拮据。陈亨富经常上门嘘寒问暖,积极解决实际困难,为老魏的儿子联系单位让他务工,协调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临时岗位给他的妻子张美莲干,指导发展养殖业和种蔬菜增加收入。魏堂伦全家已于2016年脱贫,致富奔康劲头更足了。 陈亨富(右)走访群众,了解所思所想 “为百姓代言是分内之事” 2016年8月,陈亨富当选为县人大代表,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两年的人大代表历程和实绩,证明陈亨富是好样的。两年来,他倾听民声、表达民意、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积极履行了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责。 作为一名农村基层人大代表,陈亨富很是关注“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关注全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他经常深入到户,以拉家常的方式,倾听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然后把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疏理,能协调解决的问题立马解决,不能解决的以提案的形式上交请求解决。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和进步,农民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不可同日而语。但从近几年来看,制约农村经济整体发展的瓶颈日益显现,农业的基础地位受到冲击,农民收入增长比较缓慢,农业种、养植业成本不断增加等这些矛盾凸显,是我最关心的问题。”陈亨富认为,就如何找准增加农民收入渠道,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村整体发展速度等,关系农村未来的发展。为此,他主动思考,联系犍为县农村实际,写了多条意见建议和专题议案,部分建议得到了具体落实和实施,对于全县农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联合村作为“城乡结合部”,已纳入县城板块,但是很多社会治理和管理问题亟待解决,让陈亨富很是上心。从2016年到现在,他撰写了《建筑垃圾如何规范倾倒》、《占道经营该如何治标又治本》、《如何进一步加强村组织建设》、《如何解决征地拆迁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提案,为百姓代言,尽了人大代表的责任。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要当好代表为人民,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是人大代表的执着追求和工作目标。”陈亨富说,当了两年多的人大代表,不敢说做的很好,但是在尽一个人大代表的责任和担当,以后还要认真听取百姓的意见,把工作做的更好。 “当好村民的‘领头雁’,为百姓代言,还在路上。以后的工作还很具体和繁琐,但是我会用尽全身力气和所有智慧去搞好,搞出点名堂。”谈及未来的工作,陈亨富显得很淡然,信心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