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记者从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到2019年底,全省贫困地区“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基本解决,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我省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抓落实促攻坚,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决夺取战“疫”战“贫”两场硬仗的全面胜利。 发布会上,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黄云波介绍,我省减贫进度与全国同步,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可期。全省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累计脱贫613.8万人,年均减贫12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从17.09%下降到1.32%,8502个贫困村已经出列8073个,88个贫困县中48个已脱贫摘帽。2019年,全省实现136.8万贫困人口净脱贫、3005个贫困村出列、33个贫困县申请摘帽。到2019年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95%,贫困村减少95%,贫困县预计减少92%,减贫进度和全国基本同步。 近几年,全省14449个建制村实现100%通硬化路,极大改善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7070元上升到2019年的10771元,年均增长11.1%,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250.3万人下降到2019年底的36.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4.13%下降到3.52%,有效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派出干部17.97万人(次)驻村帮扶,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中央投入专项扶贫资金累计超400亿元,为云南脱贫攻坚提供了重要保障;上海、广东扶贫协作累计到位资金93.11亿元,真金白银帮扶。 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我省总结出的一套脱贫攻坚实践经验。我省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促攻坚”“双组长、双责任、双推动、双落实”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效应。创新实践“一个民族聚居区一个行动计划、一个集团帮扶”攻坚模式,推动“直过民族”聚居区实现社会形态和物质形态两个“千年跨越”。脱贫措施“户户清”行动,推动了“六清六定”工作机制的形成。百万贫困人口挪穷窝、换穷业,完成了云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挪穷窝换穷业行动”,实施了99.6万贫困人口、50万随迁人口易地搬迁建设工作。建立了扶贫实训基地培训基层扶贫干部实战能力。“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省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迅速发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实现户户达标、村村提升、县县清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锁定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攻坚克难,啃下最后的硬骨头,确保今年6月底前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出列贫困村、未摘帽县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脱贫摘帽成果得到有效巩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性工程取得全胜。 同时,坚持目标导向,对剩余未申请摘帽的7个贫困县和剩余贫困人口超过5000人的8个县,由省级领导定点督战。充分用好国家、省一系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稳定经济运行的政策措施,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力争全省贫困劳动力就业总量达到300万人,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都有增收产业、有主体带动、长期得到培育支持,每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都有1个主导产业,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实现“应就尽就”。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提前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有效防止38.6万重点监测人口返贫和39.1万农村边缘人口掉队。落实落细帮扶工作,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发挥好各方面的作用,通过监督、检查、评估、考核等方式,进一步落实落细帮扶工作。(记者 王淑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