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请输入关键词  龙扬镇

乡村教育版“变形计”:希望小学的孩子到城里“种一个梦”

2016-08-02 11:57 南方都市报
  许多农村孩子缺的不是钱,而是家长的陪伴和对未来的规划。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小学生想考世界名校、给国家领导人写信也不稀奇。而农村孩子,往往不大考虑什么是梦想,又该怎么实现。
  
  这正是三星联合青基会发起梦想课堂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单纯的援建已不能满足农村学生的需求。三星针对农村的教育支援,应从硬件设施的投入转向学校软环境的改善,并为受助学生提供走出农村、放飞梦想的机会。
  
  ——— 中国三星对外事务部副总裁王幼燕
  
  教育部发布的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小学数量为19 .05万所,而截至2015年,中国的希望小学接近1.9万所,占到全国小学数量的10%。当城市中的许多家庭为学区房、择校费挤破头,希望小学的孩子,仍然在中国义务教育的基准线上徘徊。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资源?读书,又能否真的为他们提供走出乡村的机会?一个名为“梦想课堂”的公益项目里,或许有这些问题的参考答案。
  
  乡村教育版的“变形计”
  
  “我很感谢希望工程给我们这样的学习条件,我会把我的梦想实现,并让它放飞!”第一次来到省会西安,五年级女生童可馨写下了这样的日记。
  
  童可馨来自陕西省富平县齐村镇三星希望小学,是2016年“三星梦想课堂”(以下简称梦想课堂)西安站的学生。今年7月,约1000名像她这样的乡村小学生,在西安、哈尔滨等十个省会城市,度过了为期十天的游学之旅。
  
  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青基会)和中国三星联合主办的梦想课堂,启动于2013年。此前,三星已经与青基会合作12年之久,援建希望小学达到150所。梦想课堂正是以这些小学的学生为支持对象,利用暑假把他们带往城市,开展短期游学活动。
  
  这让人联想起电视节目《变形计》:农村孩子进城,城市孩子下乡,双方互换生活环境,以达到教益目的。
  
  不同的是,梦想课堂里只有进城,没有下乡。它更像一个乡村教育版的“变形计”,旨在为农村孩子提供转换学习环境、体验城市教育,并由此改变命运的机会。
  
  比物质更匮乏的,是梦想
  
  “一个孩子问我用什么牌子的手机,我告诉他是国产的,他居然说,你连××(某外国手机品牌)的手机都买不起?”谈到与学生们的接触,梦想课堂西安站志愿者杜梦欣对这个细节印象深刻。
  
  西安站的118名学生,来自陕西、甘肃和青海的11所希望小学。但这些孩子的生活条件,已远非27年前希望工程初创时,大众印象中的那种“吃不饱、穿不暖”。过半的孩子拥有手机,能熟练使用Q Q和微信。
  
  多位校长坦言,学生的家境普遍不差,家长又重视教育,舍得给他们花钱。且梦想课堂启动后,三星又开始援建配备多种终端设备的“智能教室”项目,得益于此,一些学生早就开始用三星平板电脑和一体机联网上课———老师还没讲完基本操作,不少孩子就打开了网络小说或游戏的界面。
  
  然而,即便早已通过网络和银屏见识过大城市的模样,绝大多数孩子却是头一次走出他们成长的乡村,包括富平县———该县到西安只有约一个半小时车程——— 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3岁的他们,日常放学后所津津乐道的,是小说、游戏、电视剧,或综艺节目里的明星。
  
  “许多农村孩子缺的不是钱,而是家长的陪伴和对未来的规划。”中国三星对外事务部副总裁王幼燕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小学生想考世界名校、给国家领导人写信也不稀奇。而农村孩子,往往不大考虑什么是梦想,又该怎么实现。
  
  这正是三星联合青基会发起梦想课堂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单纯的援建已不能满足农村学生的需求。三星针对农村的教育支援,应从硬件设施的投入转向学校软环境的改善,并为受助学生提供走出农村、放飞梦想的机会。
  
  从环境到老师,开启新天地
  
  当都市从虚像变成现实,种种新鲜的“第一次”也随之而来。孩子们住进了大学校园,每每上课,要穿过长长的林荫道和宽阔的运动场,与那些暑期未离校的大学生们擦肩而过,到达主教学楼。
  
  “娃娃们就跟当上了大学生一样”,齐村镇三星希望小学校长张胜军说,孩子们在大学里上课、打饭和住宿,亲身感受了大学的校园文化,“那(感觉)不一样。”
  
  语数外音体美,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内的这六门“规定动作”,梦想课堂不教,取而代之的是天地探索、科学实验、艺术欣赏等课程。据介绍,这些经过专家设计和编审的课程,不仅帮助学生拓展视野,还希望提升其思考能力。
  
  童可馨在安全防护课上学了个新名词:比例尺。在老师的指导下,她绘出了曾跑跳着往返多次的、教学楼和宿舍间的路线图。
  
  “学会看地图,以后就不怕迷路了。”小姑娘欣喜地发现,印象中总是高高挂起的平面图纸,原来与日常生活有着如此紧密与奇妙的联系。
  
  教会童可馨画地图的志愿者叫宋飞朝,是陕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曾在山区支教一年。在西北地区,陕西师范大学是出了名的“教师摇篮”。而宋飞朝在支教期间,琢磨最多的,就是如何把课讲得有趣又高效。
  
  据了解,梦想课堂的授课老师,都是从知名师范类高校选拔出的大学生志愿者。“竞争很激烈,五六个人里选一个。”梦想课堂西安站负责人之一、陕西省青少年基金会副秘书长常江说。
  
  除了上课,宋飞朝会在晚上教孩子们练武术。结合志愿者特长开设晚间兴趣班,最初是西安站的独创,如今已推广到全国。常江说,这一方面能让孩子们在短暂的游学期间充分“充电”,另一方面,或许将激发一些孩子长久的爱好与追求。
  
  “好好学习,明年带你上省城”
  
  志愿者与学生们吃住在一起,结业时常变得难舍难分。“他们老问我,你什么时候来看我呀?”志愿者侯佳说,这时候她会答:你期末好好考试,考个好成绩,我就去看你。
  
  侯佳是梦想课堂西安站首批志愿者之一。四年来,活动中总能看到她的身影。即使如今已经毕业,从学生变成了一名真正的教师,空闲时间变得没那么多,侯佳仍申请参加。
  
  她至今还和一些孩子保持着联系。“你会觉得像种下了一颗种子,慢慢地看着它发芽、长大。”今年开班前不久,首届学生中的一个男孩儿到西安,特意跟侯佳见了面。
  
  当初的小学生,现在已经读高一。男孩儿告诉侯佳,将来打算考美术特长生,毕业了做美术老师。“那时候在兴趣班上,他就画得挺好的。”侯佳记得。
  
  临潼三星希望小学校长张恒笑称,梦想课堂已成为老师激励学生的“法宝”。“我们常常跟学生说,你好好学习,明年带你上省城游学。”张恒说,没能来又想来的孩子,往往会铆足劲儿争取机会。
  
  而对一部分孩子来说,梦想或许会变得比游学本身更加重要。结业时,每个人都画下了他们所预期的未来:有的成为了英姿飒爽的女兵,在天安门前注视着国旗冉冉升起;有的则坐上火箭于星球间穿梭,探索浩瀚的太空。
  
  在那一方画纸上,他们的远方,已经超越了省城。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中国乡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