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请输入关键词  龙扬镇

甘肃:“美育工程”进农村 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016-08-02 12:01 央广网
  近日在甘肃省西部地区,由于当地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很多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因此农村形成了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由于得不到完善的家庭教育和关爱,这些孩子们表现出厌学、叛逆、攻击性强等特点。
  
  而据记者了解,早在四年前,“全国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让甘肃西部的贫困少数民族留守孩子与舞蹈结缘,并因此改变了很多孩子的生活。在舞台上下,艺术的力量以美育人、以情化人,帮助那些缺少家庭教育和关爱的留守儿童,以积极的正能量迎接新的生活。
  
  小金湾乡位于甘肃酒泉玉门市。这里自然条件恶劣,素有“风吹石头跑,戈壁不长草”之说。小金湾乡居民以东乡族为主,10岁的马小花是小金湾民族学校3年级的学生。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马小花成为了典型的留守儿童。小花说,以前她总没心思上学,时常顶撞老师甚至直接逃课不上学。
  
  马小花:“我原来上课的时候不好好听讲,我想到外面去玩,不想学习,一直打人一直骂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马小花这样的孩子在小金湾民族学校并不是个例。小金湾民族学校教师张宗磊告诉记者,贫穷和落后让当地的教育工作很难开展;特别是父母的不支持和错误示范,让小金湾有了很多情绪不稳定的留守孩子。“我们这些学生的家长是80后的,很多很多都是文盲,没有文化,对孩子的学习教育都不够重视。”
  
  而如今,张宗磊所说的情况在当地有了很大改观。小金湾民族学校的孩子们已经完全换了一副模样;带给孩子们改变的,是舞蹈。四年前,中国舞蹈家协会发起“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少数民族舞蹈课堂”活动,旨在缩小城乡儿童素质教育差距。作为美誉工程的地方实践者,甘肃省政协委员、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金淑梅选择了小金湾等少数民族移民基地的乡村学校,为那里的师生开设免费舞蹈课。
  
  金淑梅:“在农村,没有舞蹈老师。我就让少数民族学校推选文化课老师到我的小白杨舞蹈学校,我们一对一的辅导。学完之后他回去利用业余时间教给全校班主任老师,然后学会的班主任老师再去给班上学习好的五个孩子教会,兵帮兵,兵练兵,然后全校就都跳起来了。”
  
  在四年多的实践中,以金淑梅为代表的文化志愿者们不仅创造出“教老师带学生,一教十十传百”的辐射模式,更身体力行,在小金湾、独山子等乡镇挑出平时不太听话的“调皮学生”亲自授课。
  
  金淑梅说,虽然奔波辛苦,但孩子们的改变非常具有说服力。张宗磊介绍,不到一年的时间,以前所谓最“差”的学生,现在已经成长为孩子们眼中的“明星”, 旷课、迟到、不做作业等现象大大减少。“顽劣的不听老师话的,还有父亲坐牢的、父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单亲的,通过舞蹈的形式去改变他们,让他们对生活对学习上面更有这种积极的心态。形式是舞蹈,但其实更多的是传播他这种思想,向上向善这种上进的思想,要做一个文明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据小金湾民族学校教师张宗磊介绍,几年的舞蹈教学,让小金湾民族学校的升学率从90%上升到了97%。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带给学生很大的变化。2015年,金淑梅和独山子民族学校的孩子们把舞蹈《尕尕乐》带上了第八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的舞台上。今年7月22号,她又和小金湾民族学校的孩子们把舞蹈《爱的呼唤》送到了香港。
  
  小金湾民族学校教师张洪亮说,一开始谁也没有想到,跳舞能把孩子们带出村庄,带到北京、香港这样的大城市。对这些常年生活在戈壁的孩子们来讲,这种经历和体验,或许将改变他们的一生。“对于这帮孩子而言,如果他们没有出去过,他们作文上肯定不会写迪斯尼乐园啊,高楼大厦啊等等这样的词汇,他们感受到了这些东西,看到了之后他们才会写到。”
  
  金淑梅介绍说,四年里,她和志愿者团队把舞蹈课堂推广到玉门市的57所学校, 超过2万名学生从中受益;120名零基础的文化课教师被培训成为舞蹈教师;乡村留守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美育工程这个舞蹈呢,让农村的孩子也接触到这个艺术,扩散到玉门各个乡镇里面,全部实行开来。把城乡之间的差距尽量的缩短。”
  
  四年里,金淑梅遇到过很多困难,缺人手、缺资金、缺精力、缺理解, 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她都坚守着自己“美育进农村”的理念:“润物细无声,百年树人,我特别觉得不能用钱来改变人,要用文化去做改变,不是我拿我的队伍在那演了四个舞蹈就是美育进农村了,不,看完就完了。就是手把手,脚把脚来交,我把这个舞蹈种在他心里,把我的励志种在他血液里,让这个血液喷发出一种向善的尊严。”
  
  在小学教师张洪亮眼里,“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更是承担起了西部贫困边远地区精准扶贫的文化使命。“现在国家和省市都在提倡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的另一个层面是文化。不仅仅是跳舞,更重要的思想上面的改变,学生影响家人,家人影响周村周边的人,这样进行辐射的话,这个舞蹈他的作用就特别的大嘛。这个舞蹈走进校园,给孩子们是多了一个窗户吧,他们可能多了一个机会走到外面去,看看更新鲜的东西。”
  
  2014年10月,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中国舞协主席赵汝蘅讲述了小金湾乡在“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帮助下产生的变化,佐证了舞蹈对少儿心理改变的力量。
  
  而在兰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硕豪看来,这项工程对乡村美育教育,尤其是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帮助有着重要意义。如果论证后的经验值得推广,政府应多加支持,让艺术点亮乡村孩子的童年。“农村现在的美育可以说是空白的状态,主要是目前农村学校能够承担美育的师资特别缺乏,或许这是个切入点,特别是对留守儿童来说,舞蹈可以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可以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性格,这是可取的。政府要从教师培训、经费投入等等方面进行支持,人、财、物的支持。”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中国乡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