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教育都是人们密切关注的一件大事儿。在城市,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能进入到名校学习,不惜花重金托关系,就是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当然,在农村也一样,虽然在农村没有名校,没有城市的基础教育设施,但是,农村娃娃们的教育也一样备受重视。
这些年,国家为了农村教育的改革也做了很大的努力,比如:提升乡村教师的基本工资、建设现代化的村镇小学、完善基础的基层教育设施、丰富孩子们业余生活的暑期夏令营等等等等,现在的条件比小编上学的时候好很多,可是,据了解,现在爱学习、愿意学习的娃娃们越来越少,而不好好学习的娃娃越来越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1、教育环境所致
我的一位亲戚是乡村中学教师,他大学毕业后就去了基层教学,他告诉我,“现在咱们市大部分的乡镇中学都出现缺少教师的情况,除了工资低、条件差之外,大部分人都认为在基层教育不利于自己职业的发展,倒不如到大城市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和教育方法,能够更利于自身的发展。”
现在,部分乡镇中学的一个老师需要兼顾两个班级甚至更多班级的教学任务,如果不是班主任,任课老师甚至不清楚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质量肯定会有所下降。所以,小编认为教育环境是原因之一。
2、留守儿童居多,家庭教育缺失
在农村,家长都出去打工了,留下小孩和自己的爷爷奶奶生活。我发现,大部分农村的老年人都没上过学,所以,没有办法在学习上管教这些孩子。至于孩子是否完成了老师交代的作业、上课时孩子们的听讲情况怎么样、考试考了多少分等等情况,老人基本不清楚。
这些留守儿童大多数处在学好与学坏的边缘,缺失了家庭教育可能对娃娃们以后的成长也不利,但是,父母需要外出打工养家,为了赡养老人,为了培养自己的娃娃,就不得不远离家乡。然而,这个以牺牲孩子家庭教育的方式付出的代价特别大,也是中国农村最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
3、孩子们自主学习意识越来越差
缺失父母的管教,娃娃们会觉得非常自由,尤其是上初中的孩子们,正处在一个叛逆期,更需要合理的引导。
在今年的5月份,小编有幸在一个乡村中学旁听了一节课,我发现坐在后排的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有的孩子上课打闹,有的孩子上课在玩手机,有的孩子甚至在上课时间睡觉。这些孩子基本不怎么看书,考试的时候要么抄别人的,要么交白卷。
针对孩子们自主学习意识越来越差的现象,我想不仅仅需要父母的严格管教,更需要老师良性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
4、上学不再是唯一出路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不像之前那么贫穷了,有的父母在外还做起了小生意。家庭富裕了,家长们也就不再像之前贫穷的时候那样强烈的要求孩子们看书学习了,有的家长还早早的让孩子接触家里的生意,想让孩子以后向经商的道路发展。
其实,无论孩子是否上学,无论学习好坏,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学习成绩好并不意味着长大后一定有多大的出息,学习不好也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但是,知识是必须的,无论将来做哪一行,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是万万不行的。
作者:头条号 / 祝子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