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杭州东部快速崛起的魅力副城,开发区在教育发展上坚持改革创新、实现了跨越式高速发展。在开发区加快产城融合提升城市化水平的“十三五”时期,教育将力争成为推动区域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先行者,以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品质化”为主线,加快实现“教育特色内涵品质更高、教育开放合作水准更高、教育人才队伍质量更高”目标,全力打造杭城东部湾教育高地。 前些时候,我微信朋友圈里一条消息被包括省教育厅领导在内的许多人点赞:下沙中学培养的一位学生入选国家射箭队,备战世锦赛。下沙中学以前是一所普通乡镇中学,但通过走名校合作之路开创省内“教体结合”先河,让它的教学质量迅速提升,特色品牌不断彰显,成为百姓眼中有特色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历经十年,开发区教育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巨变。“十二五”期间大手笔、高标准地建成投用18所中小学、幼儿园,其中仅金沙湖实验学校投资就超两亿,教育资源和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幅度均在市内首屈一指,有效满足开发区群众的教育需求。 但是,怎么让开发区教育实现从“有”到“优”的新跨越,让一座座新建学校能高起点办学、快节奏蜕变,让由乡镇中小学转变而来的普通中小学能高品质办学、跨越式发展?开发区教育的答案是,立足区域实际、用好区域优势,坚持“高位嫁接”引入“高校、名校、名园”的建校思路,坚持“一校一品”创新办学路径、打造特色品牌的办学方略,优化教育资源增量,盘活教育资源存量。 同时,开发区教育以“成就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为教育价值观,着眼于每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树立明确的“选择性教育观”,实现适合的个性化教育。2012以来,开发区中小幼仅在艺术、体育、科技等比赛活动中,就斩获市级一等奖等以上荣誉近200个,更有第一届全国青运会首金、全国中学生篮球联赛冠军等沉甸甸的重大荣誉。在象征着学生创新能力、思维品质一流水平的世界DI大赛上,开发区学子连续三年代表中国出战勇夺世界级比赛多项殊荣……串珠成线、由点及面、辐射全区的教育改革创新之路,让家门口的好学校遍布整个开发区。 未来五年,开发区将努力建成一流品质的现代化国际化新城,教育要力争成为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开拓者、主力军,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品质化,满足开发区人民的个性化、多元化教育需求,全面提升群众的教育幸福感、获得感,以更高更优更强的教育助推、引领城市再发展。 “十三五”点睛 全面建成更为均衡优质、领先一流的和谐教育生态 未来五年,投入25亿元建设20所新校新园,谋划兴建一流品质的国际化学校。同时,全面实施“美丽校园”加速提质工程,高投入、高质量、高标准地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品质。以“提前规划、提前设计、提前建设”的“三提前”策略,确保新校新园能实现成品化、精品化交付使用;实施校园文化提升工程,每年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专项资金,打造、培育适合现代化、国际化教育需求的高品质美丽校园20所以上,力争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美丽校园”。 同时,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到2020年,实现“智慧教育四个全覆盖”:全区中小学“智慧教室”全覆盖;中小学、幼儿园“智慧校园”全覆盖;基础教育、校外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等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全区公办中小学“众创空间”全覆盖,建成特色鲜明的众创空间10个以上,培育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 全力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生态开放的优质教育供给 作为杭城对外的主窗口,开发区教育力争在国际化上先行一步、提升一级。实现100%以上的公办中小学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拥有海外互访、游学的学生数和交流游学的外籍学生数较“十二五”增长3倍以上。构建“一校多结”的良好样态。实现聘有外籍教师学校数达20个以上的基本目标。 在市内率先建成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与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等权威部门合作,自主开发包含“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指标、教师专业能力评价指标、学校创新指数”等重要指标在内的《开发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继续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充分发挥每年300万“深化课程改革”专项资金的导向、支持功能,培育区级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示范学校10个以上、区级学科教学示范点20个以上、区级精品课程30个以上。关注学生道德成长,大力实施德育课程整合,建成“知行德育课程”体系学校达90%以上。 全方位打造更为出类拔萃、质量上乘的教育人才队伍 未来五年,完善优化人才培育机制,选派优秀人才赴海外研修、参加知名高校博硕士学历学位进修。到2020年,全区力争拥有博硕士学历学位教师、地市级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以上的拔尖教师和区级一二三层次名师均达到200名以上,区级以上优秀骨干教师覆盖率达30%以上,确保每所学校的优秀骨干教师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继续落实“教育人才领先”政策,分别给予引进的省级名校长、省特级教师、地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安家补助;给予区一二三层次名师每人每年一定的专项津贴补助;对获得教科研成果奖或教学质量优异的教师给予一次性奖励,全面助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同时,立足区位优势,建设由高校教授、名优企业专业拔尖人才组成的教育人才志愿者库。全面推进“百人千课”计划,百名以上的教授、专家和名优企业优秀人才进入中小学开设、教授1000节课以上,建成丰富多样、多元个性、可供学生选择的拓展性课程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