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业基地就可以开张了。”2月27日,在吴柯的创业基地,他高兴地告诉记者。
去年底,以流转到的205亩土地作抵,吴柯从农村信用联社贷到了200万元,他开办综合性农业基地的资金有了着落。 作为全省唯一的试点城区,荷塘区农村金融改革红利初显,土地流转正在塑造其农村金融新格局。而未来,其他政策红利也将不断释放。 获得100亩以上流转土地,即可贷款 吴柯原本在市区经营一家轴承厂,去年年初,他“弃城下乡”,在仙庾镇青草冲村租赁了205亩土地,要创办集花卉、苗圃及绿色食品种、养殖基地于一体的农业基地。 可是建大棚、引进苗木等,需要的资金量不小,钱从何来? 凭借205亩的土地流转证,去年下半年,吴柯向天元区农村信用联社申请贷款。经过土地确认、价值评估后,去年底,他拿到200万元贷款。 去年至今,在荷塘区,像吴柯这样,以土地流转证作抵获得贷款者越来越多,“全民生态创业的激情被点燃了。”荷塘区财政局副局长彭治凯高兴地告诉记者。 区农村工作局副局长刘文进介绍,目前,在荷塘区,获得100亩以上的规模流转土地的经营业主,即可获颁土地流转证,再凭此证申请贷款。截至目前,全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已达5.2万亩,占全区农业用地40%。 这种金融创新,为荷塘区的生态创业注入了源头活水。 以仙庾村为例,当地99%的农田、30%以上的山地已经实现流转,38户农家乐中,3家达到四星级,15家年收入营收突破100万元。 土地流转涉及8300户农民,他们就地转化为农业产业工人,成为享受地租、务工两份收入的新型工薪阶层。 未来,要释放更多“红利” 未来,荷塘区的农村金融改革还将继续深化。 彭治凯介绍,下一步,将引入更多的金融主体,力争在3年内,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如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1-2家,成立1家注册资金不少于1亿元的担保公司,努力争取政策支持,成立村镇银行1家。除了信用社以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让农民有更多的融资选择。 但彭治凯也看到了难度。从目前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接触的情况来看,由于没有相关风险补偿措施,土地承包经营权处置变现存在问题,因此,大部分金融机构对此类业务比较谨慎。 “我们正在尝试探索建立政府、银行、担保、保险等多方参与的农村信贷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分散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积极争取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在荷塘区先行先试,完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让种植户再不用靠天吃饭,踏踏实实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