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龙扬镇  莲花寺

人居环境大整治丨西藏柳梧新区:高原古村添新景

2018-11-06 10:53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人居环境大整治】  

西藏 柳梧新区:高原古村添新景

  本报记者 高文 见习记者 李鹏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藏铁路的通车让西藏迈入了发展快车道。而位于青藏铁路终点的拉萨柳梧新区,乡村环境之变更是有目共睹。

  短短十余年,柳梧新区已由原先隶属于拉萨堆龙德庆县的柳梧村,逐步发展为辖区面积达42平方公里的新兴城市。从之前的荒芜之地,到如今拉萨的副中心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柳梧新区朝气蓬勃,犹如高原初升的太阳璀璨夺目。

  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洛桑江村说:“西藏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牧区发展不充分。”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无疑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一环。

  一座新城平地起

  充分考虑传统生活习惯、气候特点等,继承和创新并重,建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新城,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环境

 

 达东村入口

  “现在大马路修到家门口,出门就是市区。”柳梧村村民巴桑说。柳梧村位于群山脚下,巴桑家世代居住于此,对于柳梧新区的发展,他是看在眼里,喜上心头。随着柳梧新区扩建、基础设施改造,之前偏僻的柳梧村已纳入新区整体规划。据巴桑回忆,十多年前,这里就只有孤零零的火车站和边上立着的几栋楼,大多旅客下了火车就直接打车去了市区。

  “那两年刚开家庭旅馆时,周边什么配套设施都没有,住宿的客人非常少。”巴桑说,当时家里四间房子有两间是家庭旅馆。而经过旧房改造,前年新建了四层小楼。除了房租,儿子、儿媳妇都在新区找了工作,自己年纪大了,就负责在家带孙子。

  一座小村庄,如今大变样。“还是城里生活方便,你看,出门拐角就是药房,右边就是超市,没事我就带着孙子坐公交车去游乐场。”巴桑说,过去牛粪和稀泥、臭味满天飞的情况再也没有了,现在柏油路通到家门口,出门就有公交车,晚上路灯灯火通明。

  一座新城平地起,居民百姓尽开颜。据拉萨市住建局城建科科长王震介绍,柳梧新区建设重在基础建设和城区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仅考虑到交通、给排水、电力、通信等工程,还考虑到了污水、雨水、燃气、供热等。在整体建设方面,不仅充分考虑到了当地人的传统生活习惯、气候特点以及对居住环境的特殊要求,继承和创新并重,建设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新城区。还结合察巴湿地、中心花园、沿河绿带建设林卡,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环境。

  三分建,七分管。经过十余年建设,柳梧新区已形成纵横阡陌的交通网,大小道路支路50余条,连接着各城市功能区和城乡结合部,更延伸至周边村庄,整齐划一的路灯在夜间闪烁着柔和的光芒,与城市夜景亮化交相辉映。

  走在柳梧新区道路上,很少能够发现落叶、烟头等垃圾,连沙尘都很少,这得益于完备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在柳梧,几乎每公里都有一名保洁员,每200米设一个垃圾箱,收集的垃圾送往垃圾转运站,在这里经过分类、压装,当天就能全部送往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处置。

  巴桑的儿媳妇琼达就是柳梧新区的环卫工人:“我们基本上都是本村的农牧民,每天打扫,就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绿化和环卫用水也不用愁,因为新区有自己的污水处理中心,污水经过多道程序处理转化为中水,成为环卫和绿化用水。

  新城的新在柳梧新区得到充分体现。新在规划建设上,基础建设扎实,功能区划规划合理,北组团依托火车站,形成商业金融区,中组团定位于科教文化,拉萨市体育场、体育馆和牦牛文化博物馆均坐落于此;新在环境保护上,从绿化到环卫再到污水处理,既考虑人与自然和谐,也考虑废弃资源循环利用;新在城乡融合上,不只是让行政区划融入城市版图,更让农牧民生产生活融入其中,享受到更好更公平的社会公共服务。

  荒山添绿惠农民

  兼顾统筹,根据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阶梯式绿化,让城市更优美和谐,也让农牧民的生活美起来、富起来

被保护的古院落

  “树上山、河变湖、暖进家、氧入户。”这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齐扎拉当年任拉萨市委书记时所提的目标。“环境立市”首要的就是树上山,“绿色围城”、南北环线绿化和南山绿化等工程,成效已经显现。如今的拉萨,山上的植被逐渐多起来,气候更加宜人,雨量更加充沛,环境更加优美。

  满城添绿,柳梧新区的绿化兼顾城区主次干道、国道高速沿线、聚居村落、商业小区等,并根据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从拉萨河沿岸到南山,打造阶梯式绿化。从城区南望,郁郁葱葱、入眼皆绿。沿着机场快速路,湿地草地绿树与一块块青稞田相得益彰,向两旁山脚延伸。林间不时可见几顶帐篷,大多是各村组的集体林卡,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收益。

  桑达村三组的集体林卡就在离村不远的小湖旁,紧挨着一片柳树林。2010年村集体投入6万元,购置了帐篷、生活用品等,建起了不到10顶帐篷的林卡区,并不断组织村民们植树、管护。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经过几年发展,已经成为周边颇有名气的旅游好去处。“每到周末,这里就游客爆满,这片林卡可是我们的聚宝盆。”桑达村三组村民多吉说。依托绿色发展,林卡经济在为村民带来可观收入的同时,也催生了村民们对生态保护的重视,以前村民们随意伐树烧柴,现在只盼着种下去的每棵树都能茁壮成长;以前村民们随意放牧割草,现在盯着牲畜不让进林卡区,怕破坏草坪。

  在南山山坳,如今有一处休闲好去处——鹏矗公园。位于柳梧新区西部的鹏矗公园,与布达拉宫隔河相望。五年前,记者第一次来此,不仅植被稀少,更是脏乱差的管理盲区。风吹过,黄沙久久不散,山下一排小作坊,加工废弃物、旧瓶子、破衣服随意丢弃。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过人工造林,这里已成活植株20余万株,郁郁葱葱、高矮不一的树延伸到了半山腰,形成了拉萨周边最大的林地。在人工林的基础上,通过引水造湖、景观打造,形成山水湖林草一体的综合休闲旅游地。从公园入口沿着密林中的山路登高,人造瀑布从山腰分为潺潺溪流,汇聚在公园入口广场倒映湖,湖边五颜六色的格桑花沐浴着阳光,湖上原木小桥不经雕饰,在一排排玛尼堆的映衬下返璞归真。沿着栈道登高远眺,绿的树、清的湖、奔腾的拉萨河,河的那边耸立着庄严肃穆的布达拉宫,远方苍茫的群山,呈现出一幅生态和谐、勃勃生机的画面。

 

  绿色让城市更优美,让城市更和谐,也让农牧民分享绿色带来的成果。穷达本是周边农牧民,靠两亩薄田、几头牦牛艰难度日,在南山绿化工程实施时,他和阿爸就开始在园林公司搬运树苗、看守仓库,耳濡目染也学了一些苗木保存、管护的常识。公园开建时,他们是第一批参与建设的农牧民,除了运输苗木,还负责几千株树苗的日常管护,现在浇水、施肥、剪枝等样样在行,看着一棵棵苗木越长越大,越长越高,他们眼中是掩饰不住的喜悦:“就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着每棵树,死掉一棵心里都不舒服。”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在高原更显珍贵。现在穷达已经是鹏矗公园管理员,负责入园检查和登记:“树上山,要让整个南山都绿起来,绿起来,生活也就美起来了。”一家人生活也从衣食无源到衣食无忧,穷达也开始张罗娶媳妇的事了。

  生态宜居兴古村

  建设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进行古物修缮、墙壁粉刷、旱厕改水厕、整村绿化,提升村容村貌,发展古村落旅游

达东村民居

  沿着机场快速路前行十多公里,达东村就在路旁,进村标识很显著也很有特色,木制大门古色古香,挂着“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历史古村”“中国最美村镇”“全国生态文化村”等五六块牌子。在西藏,有山有水有树的地方就是好地方,达东村就符合这个条件:坐落在山边谷地,溪流密布、绿树成林,红顶白墙的藏式传统建筑错落有致,散布其间,环境之优美、风景之怡人,令人不觉惊叹,在拉萨乃至整个藏中,达东村环境都属上佳。

  但三年前的达东村却是另一番情景。这里曾是拉萨有名的贫困村,全村218户,贫困户就有50多户。远在深沟,交通不便,落后闭塞;耕地分散,人均耕地少;传统农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农牧民收入少……也正是因为环境闭塞,全村建筑得以较好保存,百年老屋比比皆是。2015年底,以域上和美集团、达东村委会、柳梧城投公司为主体,柳梧新区达东村村容村貌整治暨扶贫综合(旅游)开发项目正式启动,建设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进行古物修缮、墙壁粉刷、旱厕改水厕、整村绿化等村容村貌提升,使达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产业结构更多元,农牧民融入产业发展、见了实惠,增收明显,全村已整体脱贫。

  初进达东村,两旁广阔的青稞田镶嵌着一块块金黄油菜花,将之分隔开来的是两排原木色篱笆夹着的水泥路,郁郁葱葱的古树护持在道路两旁,蜿蜒抬升。路的尽头,藏式民宿依稀可见。在蓝天白云下,愈加显现出纯正古朴的藏文化元素。沿路前行,灌渠密布,潺潺流水,绿柳成荫,牛羊漫步,青的山、绿的草、金黄的油菜花、清澈见底的水、漫步在田间地头的牛羊,俨然一处令人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道路旁,三五成群的农牧民下田后聚在一起,仍不忘把道路旁的杂草拔上一把、路上垃圾堆拢一下,等到村里保洁员的垃圾车过来,大家一起把杂草垃圾送上车。

  拉姆次仁是达东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三年前村子刚刚开发时,她就应聘了保洁员。说起村子环境卫生的改善,她感触很深:“那个时候全是泥巴路,下点雨都没法出门,泥巴和着牛粪味道太大了,也没有下水道,用过的脏水只有倒在路上。现在家家有马桶,水一冲就干净,什么味道都没了。”通过村容村貌改造,全村40多公里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供排水管网通到每家每户,218户民居全部修缮,家家户户用上了太阳能,旱厕改成水厕,还配套建设了10座化粪池。方圆4公里的村子,配备了21名保洁员。拉姆特别满意的是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

  达东村的水系建设也是多重兼顾,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都是由山泉引水,在村子上游分道,一部分直接用于农田灌溉、水渠用水;一部分投入数百万元修建蓄水池、过滤净化系统,通过主管道连接至每户村民;另一部分用于整村水系、水景打造,沿古水系顺山而下。三条水道又在村子中游汇聚,形成了“洗马池”景区,柳梧新区城投公司的扎西平措说:“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汇聚,主要考虑村子耕地多在下游,生活用水经过处理能够和生产用水合流,对下游灌溉用水起到调剂作用。”

  依托丰富的水资源,达东村依山傍水建起50多个帐篷的林卡休闲区。水流蝉鸣、青草依依,达东林卡已成为拉萨旅游的一张名片。在达东村林卡,拉萨居民郭先生正带着一家老小和几位朋友在小溪边搭建烧烤架,他说,这里环境幽美,远离市区的喧嚣,周末没事都会带亲朋好友到这里游玩,这次正赶上成都两个朋友进藏,就带着他们一起感受拉萨乡村景致。

  48岁的益西伦珠祖祖辈辈在达东村生活:“以前我走山路到村委会要一个小时,现在路好了,骑电动车只要十分钟。之前要跑半个钟头去背泉水,现在不出门,一拧水龙头就能喝上‘放心水’。”这两年,他更是把老宅子重新粉刷,卖起了奶渣、青稞酒、风干牛肉,“以前是出去找钱赚,现在是坐着把钱收。”

  达东村是目前西藏保护最完整的藏族古村落之一,之所以声名鹊起,短短几年发展迅速,仓央嘉措故居庄园功不可没。呈现在慕名而来的游客眼前的,是残垣断壁,两层石木庄园已围墙不见、露顶缺梁。但正是这种岁月沧桑,更激发了大家的历史感触,寻觅着仓央嘉措的人生足迹、感悟着他的丰富情感。

  新近开张的达东温泉则成为达东旅游的另一热点。在这里,所有建筑全部依托百年古屋进行改造,通过搭梁、罩柱,将古建筑和现代建筑融为一体,整体温泉布局设计围绕之前三间坡地荒弃老房的地势、格局,在老房屋区域设露天浴池,可以俯瞰达东村全貌,现代化温泉浴池与土石结构房屋立柱在这里得到完美融合。

 

  山水林田、湖草庄园,日升日落皆美景。古寺、林田、村落、溪湖、庄园相间,牛马徜徉于草甸,沟涧溪水潺潺。除了达东村,在柳梧新区,越来越多村庄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实现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使这个高原新兴城市更加璀璨。

【记者手记】 

让环境整治成为突破口

  李鹏

  人居环境整治不是大改大动、推倒重来,不是模板化、模式化,而是要根据当地文化历史和农民意愿,进行改造、加工、升级。例如在达东村,崭新的村居民舍,仍保持着古色古香、原汁原味,更有不少古建筑、老房屋不加粉饰地矗立在原处。文化历史首先是传承、保护,之后才有发掘的价值。在整个达东村乃至柳梧新区的村容村貌整治上,这个理念也是一以贯之的。

  改造后的达东新村,不仅拥有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舒适的新居以及特色化的村落景观,而且本地浓厚淳朴的民俗风情、古迹历史等“软文化”底蕴也被深入挖掘和重塑。投入运营后,达东村还将完成村内200余户居民住房的翻新工作,健全完善基础设施。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生产及生活条件,还促进了达东村集体经济发展。

 

  达东村只是一个缩影。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带动文化旅游产业,正成为柳梧新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这里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风土人情,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可以发展乡村文化游、民俗体验游、生态观光游,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带动购物、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发展,成为增加群众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脱贫步伐的突破口。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中国乡镇网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