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在汉中市武乡镇天台山脚下,设施蔬菜大棚林立、瓜果飘香。邱伟半蹲在南瓜地里,发现有的茎蔓上结了十几个南瓜,他拍了几张照片,发给了超市经理。 今年,汉中市汉台区投入资金4026万元,实施了70个产业脱贫项目。武乡镇宋沟村争取到60万元,在天台山脚下搭建了58座标准化设施蔬菜大棚。
邱伟在大棚里察看螺丝椒长势。 38岁的邱伟,是武乡镇人,党员。这些年,他在汉中周边承揽建筑工程,事业成功。“我一直也想为家乡人做点实事。”邱伟说,经过深思熟虑,他回到了家乡。 邱伟注册成立了汉中祥沣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宋沟村合作,设施大棚交给邱伟自主经营。邱伟承担土地流转费每年每亩850元,带领农户发展蔬菜产业。另外,他每年还给村上交纳3万元。这3万元,70%给农户分红,30%留作村集体积累。 今年春耕时遇到疫情,但邱伟不敢懈怠,赶到山东寿光考察,引进种植了螺丝椒、圣女果和水果黄瓜等新品种。 记者走进大棚,甜苞谷棒基本卖完,只剩下苞谷杆;圣女果像串起来的玛瑙,惹人喜爱;螺丝椒结得繁,有的坠到了地上。兰素清、吴志英等10多位老人正在地里锄草,每个月能挣工资1700元至2000元。
六七十岁的的老人在地里锄草,每个月有近2000元工资。 通过政府牵线搭桥,邱伟的大棚菜供到汉中华盛超市,走上了农超对接之路。“螺丝椒和圣女果最好卖,超市供不应求,我们每天都有车往超市里送。”
吴志英拿起一串圣女果,夸赞说“长得太好了。” 目前,已经产出西瓜3万多斤,水果黄瓜1.6万斤,圣女果8000斤,螺丝椒9000斤,甜苞谷2.2万个。“我的大棚菜都快卖完了,不知道宋青山的菜卖了吧?”邱伟忙完大棚里的事,便急忙往宋青山家里赶。 今年58岁的宋青山,老伴身体有病,常年需要照顾。儿子30岁了,还没成家,在汉中打工。他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要照顾老伴,宋青山无法外出,只能在附近打些零工。家里4亩多土地,都种上了甜苞谷和板栗南瓜,正盼着收成。 “前几天,老宋找过我,让我帮忙给他卖。”邱伟说,他还把宋青山种的样品带到超市,“超市经理已经答应,跟我的菜一起卖。” 在天台山周边,共建有设施蔬菜大棚320座,种植蔬菜300亩,总产量8000多吨。村上和汉中华盛、桃心岛超市、水果批发市场签订销售协议,大棚菜走出天台山,形成了稳定的营销渠道。 今年汉台区新扩种蔬菜1643亩,形成设施蔬菜、猕猴桃、稻渔综合种养等“3+X”主导产业,把3514户贫困户全部嵌入到产业链上。水泥路通到门口,宋青山家住的是两层楼房。我们刚踏进家门,宋青山正搀扶着老伴坐在堂屋门上,手里端着水杯,帮着老伴刷牙。 “走!到你地里去看看,你种的菜能卖了吧?”邱伟让宋青山安顿好老伴,就往地里走去。 走了20多分钟路程,我们便来到天台山脚下,一个名叫六亩地的地方,宋青山种了几弯苞谷和南瓜。 “你这苞谷,有的长得不太好啊,一看就是缺肥料。”邱伟走进比人高的苞谷林,撕开几个棒子,仔细察看了米粒后说:“你明年种的时候给我说,我帮你买肥料,批发价低,而且质量高。”宋青山连连点头。
宋青山(右)在地里拔草,邱伟(左)找到大南瓜,用手机拍照后给超市经理发了去。 在南瓜地里,邱伟躬身半蹲在地上,掀开瓜叶,发现有的茎蔓上结了十几个南瓜,“你看,这瓜长得多好,大的就可以卖了。”“卡嚓卡嚓”,邱伟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发给了超市经理,并用语音附上几句留言。 “这里经常有野猪来糟蹋庄稼,害人得很哩。”听到宋青山的忧虑,邱伟更不放心了,“苞谷和南瓜,你挑大的摘,摘好了,给超市送去。你不方便了,我派车帮你往超市拉。”(记者 姚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