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记者到元谋县采访时看到,元谋大型灌区丙间片区11.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已基本完工,农田水利改革效果逐步体现。黄瓜园镇农户老刘说:“现在不用到远处去拉水了,‘嘀’一声,刷卡后水就流到田里,回家吃个午饭,再刷一次,就灌溉好了。算下来,每亩地可以节约水费、劳动力等成本1500元左右。” 元谋县发展农业产业条件得天独厚,但长期以来“缺水”这一难题制约着农业产业快速发展。2016年5月,元谋县元谋大型灌区丙间片区11.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正式启动,着力破解农业生产缺水“最后一公里”难题。 这样的变化不只出现在元谋,在大理宾川、曲靖陆良等地,农田水利改革同样生机勃勃。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农田水利改革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大事来抓,勇于探索、积极实践,闯出了一条农田水利改革发展的新路子。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广农田水利改革试点经验的意见》《关于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省委、省政府先后在陆良县、元谋县召开全省农田水利改革现场推进会,指明改革方向,压实改革责任。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社会力量积极响应。到2017年,全省农田水利改革由原来的2县3试点扩大到129个县520个项目,面积由2万多亩扩展到280多万亩,引入社会资本35.53亿元。农田水利改革项目区平均复种指数由原来的150%提高到300%,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450元,取得了人民群众广泛受益、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田水利设施良性运行的显著成效。 在坝区农田水利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我省以山区农田水利改革为突破口,创新改革模式,推进53个山区“小水网”改革试点,全面探索符合云南实际的山区农田水利改革模式,拓展产业扶贫发展空间。全省各地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分区的原则推进农田水利改革,形成不同特点,亮点纷呈的改革模式——坝区主要加快解决灌区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山区以“小水网”改革试点为突破口,初步建立山区小水源互济互惠、沟渠管网互连互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山区供水安全保障网。 与此同时,农田水利改革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转变,农业复种指数平均提高1倍,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达11.2亿元。山区“小水网”改革试点区由过去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种植向精准灌溉、精细管理的高附加值农业种植转变。据初步统计,山区“小水网”改革试点区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达6300多万元。 我省农田水利改革项目的实施,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据统计,2017年实施的254个农田水利改革项目,实现人均增收1450元,带动了1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当年实现脱贫。西畴县三光片区山区“小水网”改革项目建设成为集“生态修复、土地整治、五小水利、特色农业、统筹发展、民族团结”为一体的省级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王淑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