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复盘杭州“养狗风波”:打开推动城市进步的一扇窗
半月以来,杭州社会热点离不开一个关键词——犬。从犬主打人事件,至杭州“文明养犬”整治行动开启,从“暴力执法”谣言四起,再至17日凌晨杭州市城管委发表公开信辟谣,一连串的风波之下,有关杭州城市文明话题一时成为舆论焦点。 正如公开信中所言,“杭州是一座美丽、温暖、包容、开放的城市,文明需要大家一起营造。”连日来,记者也走进相关执法现场、犬类行政审批中心及动物卫生监督所办证点,通过采访执法者、犬主、专家等,共同探讨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的有效路径。 犬主伤人引风波 城管回应整治谣言 杭州犬主伤人事件起因于11月3日。当晚,浙江杭州的徐女士在晚饭后带两个孩子在小区散步,遇到未拴狗绳的宠物犬。由于宠物犬追逐吓到孩子,徐女士用脚驱赶,却因此与犬主金某发生口角,随后被金某殴打致手指骨折,身上多处受伤。 随后在11月6日,杭州余杭警方发布通报,殴打徐女士的金某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余杭警方依法刑事拘留。经余杭城管查证,引发矛盾的两只宠物犬均未办理养犬许可证,已被暂扣。 犬主伤人事件引发社会巨大关注。11月8日与12日,杭州市城管委两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11月15日开始,杭州启动“文明养犬”集中整治,整治期间对于无证养犬行为,犬类主管部门将没收犬只。一旦犬只伤人或致人患病,犬类主管部门将捕杀或没收犬只,吊销《养犬许可证》,并对养犬人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然而随后几日,网络上出现大量杭州“暴力执法”“当街棒杀”等言论及所谓视频,杭州一时之间被推上风口浪尖。 17日凌晨,杭州市城管委官方发布《致杭州市民关于文明养犬的公开信》。公开信指出,杭州城管不存在网上谣传的虐狗、棍棒打狗等暴力行为,并重申本次治理工作的重点是针对出户不系犬绳、不清理狗粪便等不文明养犬的行为,处罚的重点是不按规定养犬的行为人,而不是犬本身。 城管执法文明有序 犬主办证积极性提升 回应一出,谣言已破。究竟杭州城管如何开展执法,杭州市民又如何看待“文明养犬”,记者近日走进实地探访。 整治行动一开始,杭州市拱墅区城管局米市巷中队中队长李君带领着一行队员一早便上街执法。“我们在工作中都严格遵守‘抱、牵、网、钳、吹’的五步工作法。”李君告诉记者,“通常执法中小型宠物犬能抱则抱,网钳和吹麻醉针一般都不会用到,且应对烈性犬时我们也会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绝不会伤害到犬只。” 在米市巷附近,记者和执法人员巡逻了好几圈,并未发现违规遛狗者。执法人员表示,严令既出,近期文明溜犬的氛围正越来越好。 溜犬环境得到改善,督促市民为犬只办证是整治行动的另一关键。在江干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这几日挤满了抱着宠物狗前来注射疫苗的人们。注射完毕后犬只将拿到免疫证,随后犬主便可凭免疫证明在线上或线下办理养犬许可证。 怀抱一只黑色泰迪犬的杭州市民邬孝凤是第一次前来,注射前她需要在免疫证上填写宠物信息。“性别填女还是母?”“毛色怎么写?”“什么叫特征?”显然,不止她一个人对于这些信息有些陌生。 江干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原先每天大概只需为十几只犬打针,从宣布整治到现在,激增到一天打一百多只。市民对于办证流程大多不太清楚,我们的工作一下有些措手不及。” 在拱墅区行政服务中心犬类行政审批中心也有着类似现象。该中心办证窗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几天前来办理犬证的人络绎不绝。“每天线下办证的人流量大概在200人左右,各位同事都在加班加点地干活,也希望市民们能够理解我们的工作。” 杭州市城管委在公开信中回应,为方便群众办理犬证,该部门目前开通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办理。线上可下载“贴心城管”APP办理,线下可在各主城区城管窗口办理,双休日照常办理。 各方意见评估之中 城市文明待共同推进 据统计,2016年至今,杭州共接到18228件犬类投诉,其中犬类伤人事件达2195起。春秋两季,由于犬只伤人概率增加,杭州市城管部门每年都会开展犬类专项治理行动。如何养犬关系着一个养犬人的文明程度,而如何管理和处理涉狗事件,则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 针对不文明养犬引发的纠纷,杭州动物保护专家仇丽娜表示,依据《杭州市限制养犬条例》,针对不文明养犬行为,杭州市城管部门多以罚款为惩戒手段,“惩罚尺度不够,应加强对于养狗人的行为监管和处罚。” 对养犬人严格执法外,浙江财经大学教授张旭勇还建言,对于动物保护与管理的具体领域,各部门也应联动进行管理。“如卫生行政部门、城市综合管理执法部门、公安部门、工商行政部门等,这些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执法,可以提升整治效果。” 杭州市城管委在公开信中回应称,对于市民提出的养犬方面的一些意见,该部门正在召集各方代表,积极调研和评估,对好的建议将适时采纳。 城市的文明进步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携手让城市变得更为美好,亦为每个人所期待。(张煜欢 张诗雨 应欣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