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浙江瑞安市曹村镇东岙村村民陈绍吉一早来到办公室,坐在电脑前点点鼠标,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50亩水稻的“巡田”。 曹村镇位于浙江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内,拥有万亩良田。为进一步做好农业现代化文章,浙江瑞安以生态水稻种植为基础,以人工智能科技为手段,结合大数据、云计算、5G应用等现代科技为农业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高科技手段解放辛劳作业 “这些传感器就是这几天我们刚安装并投入使用的智能气象站、智能田间水土监测站设备。”瑞安市曹村艾米田园综合体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袁剑对记者说道。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对天、地、空进行全方位实时采集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后传输到艾米农田大脑系统,提醒农户农作节点并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以往农民种水稻靠到田间巡田,凭经验判断除虫、除草、施肥的时间、方法、用量,而现在通过整合物联网、大数据、高精度卫星定位,在农田安装智能物联网传感器和高精度田间监控设备,自动把各类农田信息传输到中央处理系统,让‘绿领’们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即可完成整个巡田工作。”袁剑说道。 据介绍,该农田大脑系统会一边将收集到的数据汇总后绘制成可视化的图表,供农场管理人员了解稻田的基本状态,另一边将海量数据提供给各个人工智能模型进行训练,深度学习、挖掘水稻生长过程的规律,建立水稻最佳生长模型,水稻需水、需肥规律图,借助图像识别算法、识別病虫草害,两者协作从而提供病虫害防治指导、作物植保、灌溉施肥、农机调配方案等智能決策。
记者在农田大脑平台上看到了实时的气象、土壤、健康评分等各种信息,并得知一旦出现土壤需水、有病虫害等问题时,平台上都会反映出来,提醒农户及时作业。这样以来,以后在农田大脑的指导下,不懂农业的年轻人也能变得像经验丰富的专业农民一样,科学地进行生态化生产。 “随着农田大脑的进一步升级和开发,我们需要更快速、更稳定的网络支持,为此我们已在今年的4月23日与中国电信签订5G应用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以曹村万亩良田作为落地点并展开具体合作,将曹村镇打造成5G智慧农业应用示范点。”袁剑说,接下来,他们还会利用人工智能和卫星导航技术,指挥无人机、田间机器人作业,进一步实现田间无人化管理。 把过去看田看天,变为看屏幕看数据,监测水稻种植全过程,这种智能化田间作业,将开启智能农业新时代,解决传统农业“苦、穷、脏”的根本问题,使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成为历史,让农民也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生态化种植增加亩均收益 不使用化肥,替代品是使用鸽子粪制造的有机肥;不使用农药,替代品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杀虫剂印楝素;不使用除草剂,定期组织人工配合智能化机器除草……这些都是年近六旬的陈绍吉没见过的方式。 “从播种开始,技术人员就对我们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以往我们都是按经验去种田,现在育秧、施肥、除草都有讲究”,陈绍吉告诉记者,农田坚持零化学农药、零化学肥料、零除草剂的全程生态标准种植,按照这个模式种植的生态水稻,亩产收益预期比传统模式收益翻倍。 “种子是原生稻种,不用自己选种,产出的大米也不用担心销售,由他们统一负责,我们只需要负责种植就好。”陈绍吉表示,他除了承包艾米近50亩的稻田,还承包流转了村里400多亩稻田并按传统方法种植,正好对比学习。
“生态标准化种植的胚芽米不仅更健康安全,而且口感好、营养好。收获的稻米我们会进行烘干,保存在恒温仓库。销售渠道是通过线上成为会员,每月一次定量生产成品配送上门的方式,也可以理解为订单生产。”袁剑说,目前他们共流转了600亩农田种植绿色生态水稻,全程采用生态标准化的耕作模式。 如今,该项目通过土地流转给予农民基本且稳定的租金收入,让农户在不需要辛苦劳动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自己原有耕作收入80%以上的收益。袁剑说道,“土地流转来后,我们会再把农户聘请回来参与种植,给予农户与每亩产出成正比的劳务费,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劳动致富,收获比原先耕种收入高出4至5倍的报酬。”
据悉,近年来浙江瑞安以改革推动力、产业融合力、科技创新力、品牌影响力为着力点,扎实推进农业“机器换人”,目前建成智慧农机示范基地6个、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基地10个,农业机械实现智慧化管理。(王丽玮、陈京子) 责编: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