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请输入关键词  龙扬镇

从伐木到造林,四川这样让森林归来!

2019-08-09 10:22 来源:四川日报


如今的夹金山已铺满绿色。记者何海洋摄

老记者王治安讲述当年采访经历。记者 杨树 摄

1998年8月28日《四川日报》5版刊登的《10万森工:放下斧头遍山种树》。

1998年8月28日,本报刊发《10万森工:放下斧头 遍山种树》长篇通讯,率先发出“把砍树人变成造林人”的呼吁,指出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关键所在。这句话日后成为天保工程“流行语”。报道披露了天保工程试点区四川,在保护母亲河水源地、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上的努力,以及壮士断腕般的牺牲,发出“保护天然林,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家园”的呐喊。

写完这篇稿件后8个多月,这篇通讯的作者就退休了。21年后的盛夏,83岁的川报老记者王治安与新生代记者坐在了一起,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森林资源的保护开始聊起。

时光轴

1996年

中央指示四川:把森老虎请下山。要多栽树,少砍树。

1998年

7月,森林资源保护的“停、造、转、保”工作思路确定。

8月23日,召开全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大会,决定当年9月1日,甘孜、阿坝、凉山、攀枝花、乐山和雅安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10月1日,停伐令扩展至全省。

1999年

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实施《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在全国率先为天保工程立法。

把森林覆盖率和天然林保护纳入县域经济考核。

2000年

根据中央部委要求,四川天保工程扩展至全省。

2010年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

2015年

我省建立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明确天然林保护地方党委政府责任。

2019年

绵阳局部、凉山大部、甘孜和阿坝的全部范围内实施川西北民生项目木材替代工程,全面停伐天然林。

2019年

根据中央要求,四川决定启动天然林修复工程。

迄今为止,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投入四川天保工程管护、补贴和建设资金430亿元,管护面积2.88亿亩。

再访现场

“这里都长满树子了?有这么多吗?”7月17日上午,成都,王治安的眼睛几乎贴到手机上,好看清记者手机里的夹金山照片。他把手机握在手里,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说这些铺满绿色的山坡,自己曾用脚丈量过。当年光秃秃的山,已经枝繁叶茂,成了密不透风的林区。老人说,绿水青山又变回了它本该有的模样。

让10万“砍树人”放下斧子

阻力大代价大,但势在必行

“会场上,森工局代表把油锯和斧子带来了。说到动情处,抱着伐木工具哭成一团,一遍又一遍地问:为啥子不让砍了?为啥要把我们吃饭的家伙没收了?”这是王治安21年前的采访笔记,记录了1998年5月初在成都举行的全省天保工程启动座谈会上的情形。

这一年的劳动节,中央指示四川:年内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试点。主要内容有三: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森工企业转向造林护林和营林,富余职工和办社会职能与企业剥离。

第一步就是森工停伐。作为全国三大林区之一,四川先后在各森林资源分布区建立以伐木为主的森工企业43家。至1998年,累计生产木材1.2亿立方米,在职职工逾10万。停伐,就涉及到他们的生计问题,需要化解沉重的阻力。

1998年6月底,已经62岁的王治安前往雅安、甘孜、阿坝和凉山等地采访,在一个个简易窝棚里和浑身油渍的伐木工人挤在一起,喝酒、交谈。“我调查的结论是,‘森老虎’不下山,相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迟早会爆发。”

王治安的调查结论,与相关部门掌握的情况如出一辙。原省林业厅老干部张艺群回忆:至1998年初,全省43家森工企业不同程度陷入困局,半数以上森工企业已经无树可砍,近40家森工企业存在降薪、欠薪现象,职工月收入不足80元,不及当年全省职工平均工资的四成。相对较好的夹金山森工局,一线伐木工的实际月工资也不到100元,而该局辖区的林木还有3年就要砍光了。

伐木造成的生态恶果更是触目惊心。“在林区走半天,见到的树子还没我的胳膊粗,到处是几米宽的山洪沟。”王治安说,当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已发出警告。水利部和原国家林业局监测显示:1998年,四川的森林覆盖率已降至有记录以来最低值。这一年,川江河段近一半的时间都是浑水期。

当年8月22日,省政府正式下达停伐令,10万砍树人封存了斧子和油锯。

王治安将天保工程启动的前因后果、他的调查成果,凝聚在3000余字的长文中。“我写这么多,就是想说,保护森林就是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我们和子孙后代的家园。”

“砍树人”变“种树人”后造林护林硕果累累,四川经验甚至影响了全国天保工程走向和决策

1999年,王治安退休了。让他欣慰的是,他撰写了天保工程报道的“开头”,此后一代代川报记者接力写“续篇”。他家存着厚厚的一摞剪报,见证了21年来四川从停伐到造林、管护和修复天然林的全部过程。

1998年9月1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马尔康森工局职工唐松,丢下师父留给他的油锯,背上树苗和铁锹,走进了他砍过的光山,一株一株的补回大地绿色。除分流、买断、离退休而离开者外,曾经的森工大军彻底从“砍树人”转变成“种树人”。当年,四川完成秋季造林上百万亩。到2010年,各森工企业累计造林面积超过1200万亩,基本消除管护区内的无林地。天保工程启动以来,全省森林覆盖率提升13.8个百分点,达38.03%。全省森林面积从1.76亿亩增至2.76亿亩。每年,四川境内的森林可减少水土流失1.4亿吨。对比1998年,川江河段的浑水期减少了80%以上。

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完成造林和护林、天保工程立法、明确国有林管护权属、明确管护责任、巡山护林、防灭火、划定生态红线……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包建华说,通过种种举措,四川已基本筑牢了天然林、国有林区保护的“防火墙”。

这些经验和做法,甚至影响了全国天保工程走向和决策。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层面的天然保护立法、管护生态补偿等措施,就是来自四川的经验,“在四川先行先试,然后总结推广到全国。”

截至去年底,我省国有林场、国有林区等天然林主要分布改革已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天然林管护的全覆盖,探索出国有林区入股等“不砍树,能兑现”的新型经营模式。今年7月,天然林修复办法印发,四川的执行方案也呼之欲出。

“希望以后有机会再进山,看看林子长成什么样了。”临别之际,王治安说出了自己的愿望。

再访新闻当事人

话当年

天保工程首次传播了

严格保护森林资源理念

“如果不停伐,大自然的警告还会更多!”谈起天保工程,退休多年的原省林业厅厅长曹正其来了兴致,说天保工程给四川带来的不只是守住仅存的天然林资源,还第一次真正把森林资源严格保护的理念传播开来。

曹正其说,天保工程在四川拉开试点大幕后,很快扩展至全国。这期间,为了巩固既有成果,对地方政府出台考核办法、为天然林保护立法等举措陆续实施。天然林成了每一个地方、每一任党政一把手都必须倾注心血保护的“全民资产”“世代工程”。“一草一木不得擅动”,逐渐成为铁律。

看未来

守住森林资源红线

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包建华认为,天保工程实施21年来给四川带来的,不只是森林资源的增加、气候的改善、水土流失的减少、水源涵养能力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工程的实施,我们确保了母亲河的一江清水、确保了全国生态安全。

接下来,结合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改革以及天然林修复保护办法,四川会进一步提升天然林质量、完善天然林的管理体系、监管体系,提升天然林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效益。

从事林业工作这么多年,我们深知,守住森林资源红线,特别是天然林保护红线,对于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对于促进全国生态文明,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

精要撷录

40年的功与过,10万森工大军的恩与怨,各种矛盾的交错,促成巨大的决心,痛砍一刀——“把森老虎请下山”!这是一件大事,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诚然,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上山砍树有其历史原因……但是,森林大量被砍伐,而带来后果同时也应该承认。可以想象,1.2亿立方米木材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所造成的严重恶果,为子孙所留下的祸根,是多么令人伤感!

有位权威人士说过:“森林是河流的源泉,江河是人类生存的母亲。”由于长江上游的天然林被大量砍伐,长江向我们出示了“黄牌”!

面对母亲河的灾难,四川怎能无动于衷?唯有率先负起责任,脚踏实地,才能改变未来的命运。

记者手记

绿色征程上的“舍”与“得”

采访中,曹正其等亲历者都提及,当年把10万森工请下山时,压力阻力之大,令人想放弃。哭泣的森工局长、抱着斧子不放的伐木工,画面让人难以忘怀。

2019年的7月,长达半个月左右的采访过程中,各森工局给出的反馈里,提及最多的是:21年来,职工队伍逐渐稳定、待遇不断好转、林区条件越来越好。现在,森林覆盖率年年攀升,川江河段水质持续向好,这是最具说服力的证明:当年的“阵痛”,值!

正如王治安在他的《悲壮的森林》一书里写道:“保护森林,人类不过只是暂时失去了部分木材。但若要把森林砍光,就意味着失去了家园、耕地、水源和粮食,人类以后还要去哪里生活呢?”

如今,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等政策不断加码。相信这些付出,都会在不久后的将来得到应有的回报。

□蒲香琳 记者 王成栋

 

 
责编:冬梅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