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3月15日电 (郭莹)成都至绵阳高速公路(以下简称“成绵高速公路”)近日完成了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将于今日24时恢复通车。据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条高速公路路域提升工作涉及全线92公里,从参建单位进场到恢复通车,耗时仅18天。改造后的成绵高速公路安全保障更强,车辆通行舒适度更高,群众出行体验将得到明显改善。
改造后的成绵高速公路。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旧貌换新 运营超24年的“老高速”提档升级 成绵高速公路于1998年12月贯通运营。它是四川省南北向出川至陕西省的一条主要经济干线,高峰期平均车流量一度超过10万标准车/日。因而,它也是四川最为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由于投运时间长且长期未进行大规模改造,这条高速公路的道路情况病害频出。过去3年间,这条高速公路道路使用频率降低,出现道路养护失修、路域环境不优的情况,群众反映较为突出。 为切实解决广大司乘人员出行“瓶颈”问题,提升老百姓出行舒适度、满意度,今年2月,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的组织领导下,蜀道集团着手对这条高速公路开展路域环境整治提升。此次提升工程覆盖全线92公里,涉及单幅路面铺筑153公里、护栏提升200公里、栏杆涂装亮化126公里、中央隔离带改造67公里、路侧清杂140公里。 据蜀道集团川高公司副总经理宋俊杰介绍,提升后,成绵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度显著提高,硬件设备提档升级,道路安全防护性能大幅提升。“比如,道路中央防护栏防护能力就提升了50%!”宋俊杰透露,除了上述工作外,此次整治提升过程中还同步开展了智慧高速的建设,及既有通信网络和供配电系统改造升级。改造后,全线铺设安装了130根雷视融合一体杆。这项设备含摄像机、RSU路侧单元以及精度控制在1毫米以内的高性能交通毫米波雷达,可对主线道路99%以上空间雷视覆盖、车辆全线轨迹融合还原,从而实现对道路拥堵、异常停车、非机动车上高速等异常事件的实时智能监测,以及对“人、车、路、环境”的全要素感知、全息感知,助力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护栏改造前和改造后对比。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创新模式 科学组织施工18天完成92公里改造 作为国内时间最紧、里程最长、作业量最大的应急性集中养护工程,此次整治提升工作创造了超大流量集中养护新模式,高峰期投入人员近5000人、设备近2500台(套),规模力度空前。 整治过程中,蜀道集团第一时间成立项目指挥部,调集省内最强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力量跑步进场,将施工任务分解到每一公里,把时序进度细化到每个小时,分秒必争,昼夜奋战。 四川路桥交建集团此次承担全线91公里的路面整治任务。据该集团成绵高速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临时指挥部指挥长龙绪良透露,施工过程中,他们分成两个阶段实施改造。其中,白鹤林至广汉北(共计61公里)于2月25日进场施工;德阳至绵阳段(共计30公里)于3月1日进场施工。 “在人力机具的有效投入下,我们最终提前3天完成规定任务。”龙绪良介绍,为了实现科学组织,提升效率,指挥部细分出前场施工、技术质量等10个工作小组,针对性突破各项难题瓶颈。他说:“据不完全统计,施工高峰期,我们投入近1800名作业人员、450余台运输车辆及大型设备交叉作业。在如此高的安全管理风险下,未出现一起安全事故。”
改造后的道路。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今年2月,交通运输厅印发全省运营高速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路域环境整治提升。成绵高速公路是此次整治提升的试点路段。”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处四级调研员赵海东介绍,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全面总结、系统梳理过程当中的典型做法、特色亮点、经验教训等,为全省高速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工作的大面积铺开提供参考。
“我们将着力营造‘畅安舒美’出行环境,当好全省‘拼经济、搞建设’的开路先锋。”赵海东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