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6日,上饶市纪委对查处的4起基层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发出通报,四起案例中,基本腐败模式为村干部套取或侵占惠民资金,都是典型的“微腐败”案例。针对基层“微腐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因此,对待微权力下的微腐败,我们决不能有微态度。 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基层干部是与群众最贴近的做好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当前,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是好的,但在一些地方,少部分基层干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冒领、侵占惠农资金,有的在救济、补助上优亲厚友、吃拿卡要。民之所呼,政之所向。正是认识到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的危害性,中央将今年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剑”指向基层,向下倾斜,向基层延伸。集中整治基层“微腐败”,不仅要遏制增量,还要减少存量,从而提升群众“获得感”。可以说,“微腐败”就是大腐败的前生,大腐败就是“微腐败”的后世。管住今天的一只小“苍蝇”,既可能消灭一只明天的大“老虎”,更能保一方百姓、赢一方人心。 教育以纠正思想,警示以强化宗旨。在我们身边,有个别干部,他们大问题没有,小问题不少。比如,会偶尔用公车外出办办私事,会偶尔要公家买单接接私客,会偶尔在下基层时捎带一点土特产回家,会偶尔在帮人办事后收受一点小礼品,会偶尔接受下属单位或管理对象吃请,等等都体现出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法制观念淡薄,政治素养不高,经不起诱惑,大贪不敢,小贪也贪,完全背离了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因此,要开展反腐倡廉、全面从严治党、民心讲堂、两学一做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及内容测试,提高基层干部反腐倡廉和为民服务思想认识,营造廉政文化氛围,做到反腐倡廉入眼入脑,为民服务入耳入心。 台账以破除形式,清单以约束行为。目前农村“三务”公开仍存在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现有的公开制度并不涉及运作的程序和细节,缺乏执行力。要去掉公开上的形式主义,建立工作台账,全方位记录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结果;建立生活台账,展示八小时外的作风、作为;通过工作和生活两本台账及时纠错纠偏,约束基层干部的微权力。将基层“微权力”整理成“权力清单”,积极推动协调纪检、审计、财政等多部门以及社会力量形成监督网格,开通举报平台,形成多种方式的信访举报受理渠道,并让群众通过线上参与事务管理,做好微腐败预防工作。 监督以预防腐败,严审以强化执纪。纵向的监督存在效率递减的边际效应,基层上下级之间有时会相互抱团,导致监督很难奏效,加强横向的监督就显得尤为必要。成立专项整治督查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察看、随机暗访等方式,重点对宣传发动、责任落实、惠民资金使用、窗口人员工作作风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拉网式”督查。对侵害基层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行全面排查,一一专项、一一整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以零容忍的态度快查快办。同时启动问责机制,按照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规定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基层微权力虽小,但事关取信于民,事关执政之基。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指出,要着力转变基层干部作风,加大对农民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监督审查力度。只有深刻认识治理微腐败的重要性,让基层腐败无处藏身,将微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构建维护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让基层权力健康运行,才能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政治根基,才能使群众真正感受到基层执政的新气象。(万年县纪委 饶志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