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顺利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战略目标,在这一新理念的号召下,从中央到地方、从省市到区县,在各级单位、各个党员中都掀起了一股“精准扶贫”的新热潮,但如何在扶贫中抓住关键要素,真正帮助贫困人民脱离贫困,赢得民心,这才是我们采取行动前最必不可少的思考环节。 首先要知道扶贫扶什么,最直接的就是以广泛听取民意为切入点。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对子进行“一对一”帮扶后,必须时刻坚守帮扶责任,主动深入贫困户家进行走访,耐心了解贫困户的基本生活情况,并联系广大社会力量来一起共同倾听贫困户的真实需求,对其量化贫困程度、分析致贫原因,从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症下药,实行“定点滴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扶贫规划,为其确定精准化、差异化的帮扶责任清单。 其次要知道扶贫靠什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必须以脱贫“造血”为目标线,建立起脱贫长效机制,才能帮助贫困户拔穷根、开富源,增强“造血”功能,从根源解决贫困问题。解决贫困问题,首先就是经济问题,在经济上为贫困村捐助生产设备、发放改良育苗,扶持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加强技能培训,如建立农业技术培训流动站等,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提升劳动技能。对家有劳动力能力的,帮助解决好资金、技术、就业等方面的问题,鼓励他们保持向上激情,多学多练多实践,通过自身劳动实现致富目标;对于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保障各项兜底政策的实现。 最后要知道扶贫怎么扶,“贫”不仅仅指的是经济上,它还表现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各个方面,我们在为贫困户解决物质上的温饱问题时,必要的精神食粮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扶贫时要坚持以全方位保障民生的“覆盖”式帮扶政策。如在教育上注重对学龄前儿童、学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针对留守儿童,不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作业辅导、爱心陪伴等服务,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目标,激发学习积极性;在医疗上联合医疗专家、乡镇卫生院等深入贫困户家开展“义诊”活动,为贫困户送医药送健康,并建立健康档案,让贫困群众感受到贴心温暖;在卫生上组织志愿者送志愿服务进农家,为其打扫室内外环境,并积极劝导贫困户改变生活陋习,爱护环境、美化整洁家园,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提升贫困村民“精气神”;在文化上重新翻修村委会、文化室,开展宣传扶贫政策、学习脱贫先进经验、为党员上党课等教育活动,以此提升贫困户文化素养,实现“思想脱贫”,激发脱贫致富活力。
精准扶贫,它扶的不仅仅是亟需帮助的贫困户,更是那千千万万因此而凝聚起来的民心民力,我们只有紧紧抓住“为民服务”这一“牛鼻子”,统筹兼顾、精准发力,才能真正让帮扶政策落户到家、惠及于民,让每一位贫困户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让每一颗期盼的心得以慰藉,让伟大的中国梦得以早日实现。(文\周艾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