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请输入关键词  龙扬镇

多一人会急救,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2019-06-19 10:56 来源:钱江晚报

  从6月17日傍晚开始,一则名为“海姆立克救了我们”的帖子在衢州不少教师的朋友圈中流传。据“浙江24小时”记者了解,这个帖子的事主是衢州市实验学校的刘老师。当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和他的一个学生经历了非常惊险的一件事,孩子突然被噎住,脸和嘴唇都发紫,危急关头,刘老师想起了之前看过的急救视频,最终成功让孩子吐出了噎住的异物。

  可以说,这位学生是不幸中的万幸,身边刚好有一位懂急救知识的老师,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据专业人士介绍,这种严重的气管堵塞,抢救的黄金时间只有3到4分钟。

  救人如救火,往往耽误不得,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发生的突发事件高达上百万次,而相当多的伤亡就是因为没有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治。由此来看,懂一些急救知识和技能是多么的重要。但庆幸之余,我们也得看到一个现实问题,刘老师这次能救下学生,运气占了大头,刚好之前在网上看过相关视频,在慌乱中下意识地就用了上面教的方法。事实上,他对急救知识了解得并不太多,甚至连这个急救方式的名字也不知道,还是事后查找了才知道是著名的“海姆立克”急救法。

  刘老师的情况绝非个案,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事实上,我国的民众急救培训普及率不足2%。这也就是说,和刘老师一样,绝大多数人对急救知识和技能都是一知半解,甚至是一无所知。就拿笔者来说,也是第一次听说“海姆立克”这个名词,至于它的急救方法,茫然无知。这个水平是相当低的,因为在欧美发达国家,急救能力的培训普及率平均为20%,而一些国家更是高达80%,差距显然不是一点点。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普通民众对急救工作认识的不足,觉得这是专业人员的事;又比如因为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存在,很多人对急救产生了顾虑,害怕伸出援手,甚至不敢提供帮助。既没有认知,又没有意愿,急救知识自然就难以推广开来。

  但问题是,即便一些人有了认知和意愿,想学习一些急救的知识和技能,却发现身边能培训这类知识的渠道并不多。急救是专业程度比较高的技能,如果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要想通过自学成才,也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而如果没有正确的急救知识,也很可能好心帮倒忙。

  当然,目前包括政府在内的一些机构也在做一些相关的普及推广工作,市面上也有一些可以学习的APP或论坛,但多数时候,这类学习是单向沟通,缺乏互动,知识和技能运用过于简单,也缺乏系统性,作为肤浅的了解和学习还可以,一旦碰到突发情况,往往无从下手,有心无力。

  急救知识的普及率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当务之急,一方面还是要持续加大宣导,提高民众的急救意识,使其认识到掌握一定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需要建立起针对普通民众的完善的急救培训实践系统,尤其是要针对一些特殊人群,比如服务行业的一线人员,进行重点普及推广,利用这一行业接触面广、活动性强的特点,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模式,使其成为普遍推广急救知识的突破口。

  毕竟,多一人会急救,就多一点生命的希望。(张炳剑)



责编:冬梅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