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龙扬镇  莲花寺

人居环境大整治丨陕西宝塔区:圪梁梁上展芳华

2018-11-03 11:49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人居环境大整治】

陕西 宝塔区:圪梁梁上展芳华

  本报记者 王玉琪 肖力伟 李纯 胡明宝

  漫漫黄土高坡,圆拱平顶窑洞,圪梁梁上回响的信天游,曾定格了人们心中陕北黄土高原的画面,也塑造了延安质朴浑厚的形象。

  时移世易,沧海桑田。而今的延安,山山峁峁上郁郁葱葱,“陕北好江南”从歌声走到了现实,村民或搬进现代化新房,或在窑洞房上加盖瓦顶,一点一滴的改变正在给黄土旧貌换上绿装新颜。

  这种嬗变,既来自于延安退耕还林的努力,更来自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以巍巍宝塔山而闻名的宝塔区走在了前列,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快精准脱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为全区城乡一体化水平提升、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两山理论’深入人心、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宝塔区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提到全局统筹发展的高度,决心分层次分步骤推进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延安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刘景堂说,“力争到2020年,全区创建清洁乡村达100%、生态乡村达100%,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占辖区行政村总数的30%以上。”

  在2017年陕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考核中,宝塔区荣膺榜首,交出了一份“村庄美、产业兴、百姓富、乡风正”的优异答卷:全区320个行政村全部创建为清洁乡村,创建生态乡村128个、美丽宜居示范村47个、重点示范村47个,扎实地践行了“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的殷殷嘱托。

  灾后重建孕新生

  各相关项目紧密配合,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甘谷驿镇罗家湾村全貌。

  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窑洞是一个图腾般的存在,或依山势挖洞而建,或于平地盖成窑洞式平顶房,即便是砖窑、石窑也要在平顶上铺着厚厚的土层。冬暖夏凉、乡韵十足的窑洞,呈现着“天人合一”的和谐关系,也承载着质朴豪放的黄土文化。

  日前,记者在延安市宝塔区采访时发现,这一沿袭千年的传统民居正在发生改变,原本的平顶窑洞房上加盖了瓦盖顶,从远处望去,竟颇有些北方瓦房的风格。

  这种民居风格的微妙改变,却始于一场灾难。2013年7月3日至26日,延安市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暴雨,长时间的雨水浸泡冲刷,使得窑顶部分承受的重量成倍加重,还导致地基软化、下陷,7.4万间遍布在千沟万壑间的窑洞垮塌或严重损毁,22万人失去家园。

  痛定思痛。延安市汲取灾害教训,编制了《避灾移民搬迁规划》,计划用5年时间,对城镇山体居民、农村危房危窑居民等共23万户、80万人进行避灾移民搬迁,建设新型社区改善居住生活条件,让群众彻底告别危房危窑、高边坡地带、窄沟陡坡地带以及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带。

  灾后重建变成了“新生”契机。宝塔区在避灾移民搬迁中,注重与新型城镇体系建设、扶贫移民搬迁项目以及农村危窑危房改造等项目紧密结合,对各项目资金作了整合,大大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在灾后重建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面广、线长、点多、量大、事杂,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难点。宝塔区立足统筹城乡发展,注重村庄布局、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规划的衔接,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先后编制《宝塔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指导意见》《宝塔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宝塔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2017-2020》等规划,整体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乡风文明改善等。

  为确保蓝图落地,宝塔区成立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全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而在具体实施中,宝塔区积极申请省市贷款解决建设资金难题,为宜居示范村先期列支200万元,坚持“双月报送、季度讲评、半年观摩、年终考评”,严格清晰的奖惩考核机制大大激发各乡镇、街道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真抓实干得民心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是见效最快的“民心工程”,能够大大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甘谷驿镇向阳花采风活动。

  延河水清澈透亮,缓缓流过甘谷驿镇代家沟村,与绵绵的青山一起,将这个小村环抱。沿着宽阔笔直的道路走进村庄,只见白墙黛瓦的窑洞式二层小楼连栋成排,一幅幅充满乡土风情的壁画,装点出了浓浓的乡愁。

  代家沟村仅有82户人家,原来分散在一两公里长的山沟里,住在半山腰的窑洞里,一下雨路就没法走。“那时屋里又潮又暗,夏天还得时不时烧个炕祛祛湿气,厨房也在屋里,总是一股味。”村民王玉福说,13年大雨之后,村里进行搬迁,新房由区政府投资建设,装修自己负责。现在村里家家户户窗明几净,通了自来水,附近油田提供石油伴生气作燃料,还能用上马桶、洗上热水澡,“这好生活以前真是没想到过”。

  “少花钱,多办事,留住乡土味,避免农民‘被上楼’。”代家沟村党支部书记乔小红介绍了新村建设的“诀窍”说,新居建筑风格由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后集体商定,省了几十万元的设计费。为留存乡土风情、方便生产生活,每家屋前都带个小院子,用来堆放农具或者种植瓜果蔬菜。

  代家沟村变化如此之大,会不会是一个“盆景”?数字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宝塔区农村自来水入户率高达98%,曾经家家必备的盛水大缸渐渐淡出视野。而沿着道路两侧、山谷平地,一个个新村俯仰可见,或整体搬迁或原地改建,一大批“代家沟村”共同绘就了该区美丽乡村的新风貌。

  新风貌不仅体现在新房上,更多的是配套设施的跟进,最受农民欢迎的是“厕所革命”。宝塔区制定出台了《农村卫生改厕导则》,在社区式的新村推广水冲式厕所,公路沿线的村庄配置双瓮漏斗式厕所方便清运,在人口较多的村庄另建1至2座公厕,旅游乡村要建1至2座水厕。

  在地处偏远、分散居住的村庄,则大力推广无水马桶,彻底解决传统旱厕“晴天臭烘烘,雨天粪水流”的问题。甘谷驿镇镇长孙霞介绍,罗家湾村为无水马桶加装了三格式化粪池,无需管网建设,省水省电。粪便经过密封、厌氧、发酵等处理产出的有机肥肥效比普通氨肥高2-3倍。通过增加保温丝,在陕北的严冬,厕所也能正常使用。

  干净整洁的村庄,要配以绿树红花才能显得美丽。宝塔区开展植绿行动,按区域、分片区统一树木花草搭配种植,大力实施道路绿化、村庄四周林带建设,已种植树木343.35万棵,种花、种草11538亩。河庄坪镇通过与苗木基地直接合作、引进广告企业无偿投放节能环保垃圾灯箱,大大降低了投入成本。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是见效最快的“民心工程”,能够大大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6.81亿元、105752人次的投入,宝塔区取得了累累硕果:改造民居4897户,建设广场及附属设施181处,改建进村道路331.35公里;改造升级电网62处,村庄主巷道、公共场所安装路灯2905盏;新建公共卫生厕所246座、改厕5249户,铺设排污管道60.23公里,引进“人工污水快渗系统、生态植物食物链污水处理设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mbr膜生物反应器”等污水处理设施20处。

  农旅产业促发展

  建好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让村庄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已成为宝塔区上下共识

甘谷驿镇罗家湾村村民王小峰家。

  如果把宝塔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比作一篇乐章,房屋、道路、厕所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其实只是序曲,真正的高潮在于打造出具有陕北特色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从而推动全域旅游产业链的建立完善,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把黄土高原的乡愁味道留住。

  每年四月,当油菜花盛开的时候,万花乡就开始迎来旅游旺季。“蓝天黄土青山绿水油菜花,新村旧舍农庄田野两相宜”的风光,呈现出了一幅田园牧歌的诗意画卷,每天的游客达上千人。以打造“城市会客厅、延安后花园”为目标,万花乡先后投入4500万元改善全乡农村人居环境,大大推动了美丽宜居乡村创建的步伐。

  佛道坪村位于万花乡旅游片区的核心区,以传统村落风光闻名。绵亘的青山、蜿蜒的小路、古朴的石窑、整洁的小院、缤纷的格桑花,把黄土地的厚重衬托得更有质感,令人久久回味。2017年,佛道坪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确定为“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延安市城投公司在这里实施了生态旅游建设项目,把村民的闲置窑洞租赁装修后变成民宿,游客可以体会到原汁原味的陕北生活。“一孔窑洞一年租金五千,一年下来光靠家里的四孔窑洞,就能增收两万。”该村高院生告诉记者,游客多了,自家种植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瓜果在地头就能卖出市场价。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原本终日在地里劳作的农民惊喜地发现:“农村变成了景区,农产品变成了旅游商品”。建好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让村庄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已成为宝塔区上下共识。

  各乡镇立足本地特色,坚持市场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南泥湾镇依托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建设集红耕文化感悟、地域农业示范、休闲观光度假、黄土风情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区;甘谷驿镇突出古镇特色,通过红薯小镇、生态小镇、旅游小镇建设,努力打造“宜居更宜游”的美丽陕北小镇;冯庄乡按照“川道做精蔬菜、山地做大林果、河岸做实水产、村庄做好服务”的思路,初步建成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综合示范基地;河庄坪镇在地理条件优越的赵家岸、康家沟、李家湾村等村发展花卉、采摘园、开心农场等乡村旅游产业。

 

  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宝塔区农村休闲、观光、采摘、垂钓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业已初具规模,也促进着苹果、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截至2017年底,宝塔区的苹果种植面积达到49.7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65万亩,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10658元。

  乡风文明美家园

  乡风文明“软件”的提升,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改善的积极性

  村庄美、产业兴、百姓富,宝塔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给农民带来的获得感是看到得到、摸得着的,是乡村现代化的“硬件”。而实际上,这些改变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掷下一颗颗石子会激起层层涟漪一样,也在慢慢催动着更深次的乡风文明变革。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对于乡风文明变革这一大课题,宝塔区选择了一个小切口——“垃圾桶革命”,为每家每户配备垃圾桶,进行垃圾分类,从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入手,推动文明新风尚的形成。

  在河庄坪镇赵家岸村村头有一家“垃圾兑换银行”,对常见生活垃圾细分成十几类,并根据不同种类设定积分,积分累计存入“存折”,零存整取可以兑换牙膏、洗衣等生活商品。垃圾不再是随手丢弃的物品,而成了村民眼中的“宝贝”,春风化雨般地激发了村民爱护环境的主动性。

  用很小的投入就解决了垃圾精细分类的大难题,各乡镇纷纷成立“垃圾兑换银行”,拣垃圾、存积分、兑奖品蔚然成风,深受老人和小孩欢迎。甘谷驿镇还设立了“爱心超市”,将垃圾分类与贫困户扶贫、文明示范户创建结合起来,成为了扶贫扶志扶精神有效手段。

  据宝塔区城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320个行政村全部足额配置了垃圾收集设施,设置垃圾桶15000多个、移动垃圾箱300余个,建成垃圾中转站6个、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2800个,基本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清运的长效保洁机制,农民现代文明习惯大大提高。

  “环境美”在一点一滴塑造着“心灵美”。宝塔区依托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摒弃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党员、志愿者等逐户上门宣传讲解“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以及婚丧嫁娶新理念,充分调动居民参与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全区评选出“好儿媳、好公婆、好家庭”128个(人)、十星级文明户587户,成立红白理事会320个,建设独立的红白理事大厅及场所53处。

  “乡村要美、美在文明,乡风要正、正在村规。”宝塔区文明办主任张宪军说,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文明进步,也推动着村规民约作出新的改变。宝塔区宝按照“一乡镇一方案、一村组一特色”的原则,在村规民约的修订中充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文化、乡风村风、家规家教、科学等现代化文明要素。目前,全区320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建立村规民约文化墙614块,评选出优秀村规民约推广人8人、优秀村规民约村10个。

 

  新村新貌“硬件”的改善,乡风文明“软件”的提升,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改善的积极性,由被动旁观变为主动投劳投资,“美丽乡村是我家,建设发展靠大家”口号在宝塔区的乡野田间变成了扎扎实实的行动。

【记者手记】

青山绿水驻乡愁

  李纯

  绵亘的青山、蜿蜒的小路、古朴的石窑、整洁的小院、缤纷的格桑花……这是记者在宝塔区采访后久久浮现在脑中的画面,一扫“沟壑纵横,四望黄沙,穷困贫瘠,五谷不丰”的刻板印象,“陕北好江南”从歌声走到了现实。

  这种嬗变,既来自于延安退耕还林的努力,更来自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而宝塔区在陕西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考核中荣膺榜首,交出了一份“村庄美、产业兴、百姓富、乡风正”的优异答卷,其经验确实具有示范性,其作法也颇有启发性。

  在乡村振兴中,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见效最快的举措,房子好了,路灯亮了,厕所不臭了,在家洗上热水澡,这些最能增进农民获得感、幸福感。

  基础设施完善、环境干净卫生,田园牧歌生活才会真正美好。宝塔区将美丽乡村创建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让窑洞等乡土特色资源产生更大价值,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把黄土高原的乡愁味道留住。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不是单向度的,通过“垃圾银行”春风化雨般地激发了村民爱护环境的主动性,“环境美”在一点一滴塑造着“心灵美”,进而促进着乡风文明的进步。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中国乡镇网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