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大整治】 江苏 沭阳县:乡野流韵腾紫气
李笑莹 刘畅 本报记者 陈兵 李文博 沭水之阳,称为沭阳。明代始建,以土兴屋,乡村集镇在明清时期渐趋规模,多是简陋屋舍,道路晴时尘雨时泞。新世纪沭阳有了新腾飞,东扩南延,老区新城联合开发,街道乡镇总体规划,打造出了沭阳新格局。作为农业大县,在沭阳高速发展的列车上,“农”字不可少,乡村振兴正当时,如诗画忆乡愁式新农村在发酵,农民生活环境的美丽宜居成为现实。 “水光潋滟山色空”不止于诗句,秋色满园廊下赏月亦不新奇,更能享受冬日儿童玩雪闹比邻的欢愉……近几年沭阳县通过改善村容村貌,建设垃圾处理运营体系,设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改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绿道路沿线环境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扮靓百姓家园。近日,记者走访了耿圩、汤涧、钱集、桑墟等几个乡镇,真切感受沭阳农村怡心愉情的变化。 顶层设计谋布局 确定主攻方向,推行创新机制,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
图为钱集镇效佐新村的鹅趣公园。丁华明摄 千百年来,安居乐业是农民最朴素、最真切的愿望。自古中国人对房子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把房子当成安身立命之所。房子寄托了人们对家的记忆,是乡愁的归宿。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首先要解决房子的问题。 早在2014年,沭阳县以高标准制定了《沭阳县镇村布局规划》,将全县34个乡镇的2899个自然村庄分为733个重点村、17个特色村和2149个一般村,按照“成熟一批、打造一批”的原则,重点村和特色村作为规划发展村庄重点打造,对一般村则实施规划控制,逐步引导农民进城入镇,对于无法进城入镇的,向规划发展村庄有序集聚,实现自然村庄的自然撤并。 “立足实际,科学规划,高标准推进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确保农民群众住房建设质量高、配套优、品质高,切实把这项民生工程办成群众认可、百姓满意的民心工程。”沭阳县委书记卞建军语气坚定。 周集乡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征求民意,按照群众意愿设定几种户型,实现按需建设。在建设过程中,由第三方监理做到每天到现场监督,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则作为义务监督员,可以随时对是否按图施工,水泥、黄沙、钢筋等材料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层高、地基深度是否符合要求等进行监督,做到全程跟踪、层层把关,严防“偷工减料”工程的出现,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不搞千篇一律。在2016年《沭阳县农民集中居住情况调研报告》(下称《调研报告》)中提出,选取部分区位好、人口多、产业强、特色明的村庄,先期确定4个示范村,形成示范带动,为全县工作开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进入新时代,农民的居住环境内涵更广,比如要有平整干净的马路、方便完善的水电气网配套,更要有良好的教育医疗条件、社区生活和就业发展空间……农民群众希望过上一种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今年7月,沭阳县委召开十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在研究制定沭阳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时,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坚持内涵提升,建设人文宜居县城,精塑城市名片,优化人居环境。特别是对已经改善的农民群众住房,要加强检查考核,努力形成“常态保洁、规范管理、便民利民”的长效管理机制,真正为农村群众打造一个美丽宜居乡村。 因垃圾污水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农村人居环境最突出的矛盾。为了全面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构建责任明确、监管严格的河道管护机制,沭阳县积极推行“河长制”。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道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主要工作任务就是保护水资源、管理水岸线、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加强水执法,就超标排污、非法采砂、倾倒垃圾、侵占河道、耕种堤防、违规建设等方面进行管理。 沭阳县住建局副局长吕琳说:“农村的人居环境整治,不能政府一头热,要动员老百姓,否则没有可持续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保障村民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走进沭阳县,已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的镇村,建设着一整排白墙灰瓦的小别墅,镇里街道上几十米就有一个蓝色的大垃圾桶,每个镇建有一所垃圾中转站,新建的污水处理厂改善了以前污水乱流的情况。相比以前农村住房分布散乱、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的情况,沭阳县真正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转变。 乡镇执行显成效 垃圾污水集中处理,新型农村社区设施齐全,积极推进乡镇厕所革命工作 以前的沭阳“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农村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现象严重,一般直接排往河流和化粪池,农村人居环境差,沭阳县37个乡镇(场、街道),有37个保洁队伍,37个考核队伍,自己“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养事不养人”“花钱买服务”,2016年9月,沭阳县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服务外包,建立农村环境服务市场化机制,旨在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经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北控水务集团以每年4840万元的价格中标。通过采购扫路车、洒水车、清洗车、垃圾转运车等服务设施对农村环境进行保洁。 公司接管后,减少了资源浪费,逐步实现长效管理;统一着装提升了农村保洁队伍的形象;采购添置了清扫、冲洗及垃圾转运车辆和设施,机械化清扫率明显提升;乡镇镇区和垃圾中转站的环境得到改善和提升,垃圾清运及时、日产日清。 如今,沭阳县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处理采用“户收集、组保洁、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五级体系运营。县城管局副局长孙以昶说:“2015年初,县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运营,实行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刚开始的时候乡镇垃圾收不上来,后来通过实行奖励制度强制入轨,如今发电厂已经使用将近四年,垃圾处理的程序在大多数乡镇运行良好,现在如果哪个乡村停工了,村民们还不愿意了呢!” 县里针对污水排放问题建设了2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目前有6个污水处理厂已经运行,年底将实现全部运行。目前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一天能处理污水6000吨。 汤涧镇污水处理厂在两年前建成,项目总投资450万元,整个污水处理厂占地2亩,负责对全镇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进行处理,一天处理污水500吨。 沭阳县至今已经开展了两年的示范街道建设工作,主要是对路边违章乱建、乱丢乱放现象进行整治改善。通过以重点道路沿线环境整治为重点,集中开展路边乱堆杂物、河边垃圾漂浮、塘边杂草丛生等“三边”脏乱差治理行动,对镇村保洁、设施维护、绿化养护、河道管护等情况定期检查评比,反复做工作进行整治。 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县今年1~9月份农村垃圾共收集、转运14.04万吨,镇村环境长效管护情况良好。除此之外,沭阳县还实行“严禁建小产权房,严禁违法建筑”的“两严”政策来加强道路沿线环境整治。 确保农村新面貌的建设,体现在住宅美观和配套完善上。《调研报告》中指出,明确村部、卫生室、农资超市、文化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幼儿园、健身场地、节点景观、村口形象、文化挖掘、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等22项配套标准,如不达标的进行改造,如没有的进行新建。大部分集中区硬化绿化亮化、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均相对完善,部分小区还配套了雨污分流、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卫生室、幼儿园、健身器材等公共服务设施。 耿圩镇淮西村,白墙灰瓦,绿树成荫,道路整洁。新型农村社区的小别墅内,水电气的配设也齐全。为打造渔村特色文化,该村在村口、文化长廊、景观河等重要节点,增设了气派的景观雕塑、文化展板等,整个小区呈现出干净整洁、配套完善、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新面貌。 走进钱集镇效佐村,只见满目浓翠,平坦整洁的道路、漂亮的小楼房,一只只大白鹅雕塑栩栩如生,一栋栋现代化大棚生机盎然……一幅由乡村本色、生态底色、农业亮色、产业特色等不同主题构建的“彩色”乡村图景令人流连忘返。 2016年底,沭阳县农村户厕无害化建设改造已达到80%以上,所有规划布点村完成卫生户厕改造工作。孙以昶说:“以前农村厕所主要是旱厕,面临的问题是自来水到不了,所以出现了脏、乱、差的情况。目前城管办负责农村公厕建设,卫计委负责农村的户厕改革。” 今年上半年,沭阳县围绕《沭阳县2018年厕所革命实施方案》精神,对全县74座乡镇公厕新(改)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每日一督查,每周一通报。截至今年9月底,已建设完工46座,正在施工28座。今年10月份,74所公厕要全部投入使用。
通过建设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厂等设施以及对道路沿线环境的整治,沭阳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老式的旧农村摇身一变成了居住整齐、垃圾集中转运、污水按规排放、道路干净整洁的现代新农村。随着沭阳县人居环境的改善,招商引资变得更容易了。今年1~8月份,沭阳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1个,协议总投资236.05亿元,外出打工的沭阳人也更愿意回到家乡创业。 生态为先塑乡风 加强环境治理,打造美丽特色乡村,创新模式整治乡风 以前的耿圩镇淮西村是一个传统的小渔村,房子大多是小瓦房,门前屋后都是烂泥路,交通不方便,一下雨,年纪大的老人都不敢出门。2015年,淮西村启动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建设,依据“群众自愿、土地不违法、原地形地貌不变、环境优美和群众受益”的原则,超出宅基地溢出部分适当补偿,对村民分期分批进行安置。全村901户村民,目前已安置300多户。 村里重点突出渔村的文化气息,让村民能够感受到原来渔村的历史温情,还建设有篮球场、乒乓球场、棋牌文化室和“孝文化长廊”,长廊里展示着全国各地的孝感故事。 今年62岁的淮西村村民张柱光日子过得可滋润了,现在住着200多平方米的小别墅,又透光又透风,房间里贴着漂亮的瓷砖,独立的卫生间、厨房、宽敞的客厅,还有个小院子养养花、种种菜,让人看着都舒心,这是以前的“小黑屋”不能比的。“以前家门口都是泥巴路,卖粮都不方便,现在出门就是水泥路,方便的很。住着这样的房子,心情好,身体也好!在家门口小学做门卫,每月再挣1200块,日子越过越滋润啦。”张柱光笑呵呵地说。 桑墟镇始终坚持“生态为先”,注重环境治理,打造美丽乡村。镇党委书记姜若鸣表示:“以前人居环境差,都是运动式的环境整治,上面一检查下面就重抓。实际这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长效管理,养成良好的习惯,环境整治一直在行动。” 为了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镇里拿出200多万元成立了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基金,每年拨付每个村15~20万元环境整治工作经费,按月发放,推动“运动式”整治向“常态化”管护转变。村里每天由小组入户检查,每周曝光,每月进行总结表彰。对于卫生习惯好的户,发放食用油等进行奖励;对于卫生习惯不好“有待整改户”,每天进行通报。 走进桑墟镇刘寨村村民孙建的家中,进门就看到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桑墟居委会卫生文明户”。孙建家拿到锦旗已经一个多月了,由于环境卫生维护的较好,村里发放了一桶食用油和一箱牛奶作为奖励,“邻居朋友都羡慕我,骄傲得很!” 桑墟镇在社会治理方式方面和乡风整治方面也别具一格。为了让群众有讲话的地方,能够随时反映问题,镇里建立了村组群众微信群,以挂村、包组人员为牵头责任人,随时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回应群众呼声。群众也通过微信群对镇村干部进行有效监督,倒逼镇村干部工作更加依法规范,公平公正,有效促进干群关系向更加融洽转变。目前,全镇已建立村、组微信群70余个,覆盖全镇4万余名群众,每5名村民中就有4名可以直接通过微信与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话,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 桑墟是赌具制造地,而且经济条件较好,赌风向来盛行。今年2月7日,镇党委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桑墟无赌”工程。姜若鸣说:“以前甚至村干部都带头赌,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桑墟全镇赌博流通资金将近3000万元。”春节期间赌风最盛,过完春节,家庭和企业往往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年前是老板,年后跑路的类似事件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也对社会风气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对此,姜若鸣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让桑墟镇所有村户签订禁赌承诺书,若签订承诺书之后仍然进行赌博,则进行公开曝光并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半年内发现的赌博行为都可进行处罚;同时召开现场推进会,集中收缴和销毁赌具。在禁赌的同时,桑墟镇坚持整治强占集体资产、霸占集体资源等行为,在全镇上下弘扬新风正气。 桑墟镇刘寨村今年47岁的村民刘爱加在当地的板厂上班,踏进刘爱加的家门,墙边摆放着几个垃圾桶,院内环境干净整洁。谈起禁赌,刘爱加举双手赞成:“十赌九输!现在不赌啦,平时下班了就去钓钓鱼,挺好!” 生态为先,助“丽”乡村。桑墟镇加大生态治理力度,拆除192台燃煤锅炉,彻底取缔燃煤锅炉的使用;投资2.4亿元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实现煤改气目标,助推全镇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当地榆叶梅产业发展,以二兴、马场为核心区,形成“十里桃花十里梅”的美丽花海,打造了集观光旅游、生态休闲、民俗餐饮等为一体的特色农旅融合示范区。姜若鸣表示,今年桑墟镇桑南、条河、蔷薇河、友谊河、二兴、舒窑等六个村申报市级文明村,力争2019年度市级文明村在桑墟镇13个村(居)实现全覆盖。 从沭阳县政府的规划设计到乡镇的真正落实,沭阳按城镇化的规律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努力推进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的进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沭阳县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打造生态宜居乡村。 【记者手记】 人居环境不仅是房子的事 陈兵 李文博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仅是房子的事,但首先是房子的事。沭阳县在改建完善农村房屋过程中,因地制宜,对于有地域文化元素符号的村庄重点保护,让老百姓记得住乡愁;对危旧房比较多、农房布局比较分散、村庄整体环境还比较差,或是缺少人气、缺少活力、缺少生机的村庄,推进住房条件改善;而对暂时不具备搬迁条件的,可做改善居住环境处理。总而言之,不搞一刀切,充分尊重老百姓的意愿,让他们投身美丽家园建设,保障村民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 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仅是房子的事情,还涉及到路、水、电、气、网基础配套,以及教育医疗条件、社区生活和就业发展空间等,因此,沭阳在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时,所有内容进行了细化考量,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着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同时坚持内涵提升,真正让农民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农村归根结底是老百姓的家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沭阳注重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将“运动式”管理改变为“日常化”运作,打造出“常态保洁、规范管理、便民利民”的长效管理机制。 有了路线图,定了任务书,“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沭阳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