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南京市通报一起聚集性病例,有9人因家庭聚餐感染。无独有偶,南昌市的周某于1月18日从武汉自驾回南昌后,多次参与聚餐,导致9人被确诊新冠肺炎,52人被隔离。 疫情之下,因亲友聚餐导致感染新冠肺炎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也让餐桌上的卫生进入了疫情防控的视野。 为此,多地发出公筷公勺、分餐制倡议,鼓励市民卫生用餐、健康生活。公筷公勺就餐对减少病毒传播是否有很大的作用?健康用餐习惯如何养成?如何切实阻断病毒传播?《法制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提倡使用公筷公勺 利于减少病毒传播 2月23日,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市文明办、市卫健委、市健康促进中心联合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无论是在饭店还是在家就餐,都要为每一道菜加公筷公勺,饭店更要主动提供公筷公勺。目前,上海100家餐厅也已经作出承诺,称将全面提供、倡导使用公筷、公勺。 2月24日,广州市文明办、广州日报社、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联合发出倡议,倡议市民消费者居家或外出用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倡议各餐饮企业主动提供配套服务设施,积极引导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 3月3日,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共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成都市商务局、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向全体市民发出“美食成都 美在文明”——文明餐桌公筷公勺行动倡议书。 3月9日,北京烹饪协会、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联合发布《推行公筷公勺共建文明餐桌倡议书》,防止食源性疾病传播,进一步保护消费者健康,号召全市餐饮行业推行公筷公勺行动,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倡议书》指出,餐饮服务要配备公筷公勺,有条件的企业可定制带有“公”字标识的公筷公勺;严格做好公筷公勺清洗、消毒,设置公筷公勺专用存放区;根据餐桌规格、用餐人数、菜品类型等,摆放相应的公筷公勺。 3月12日,江苏省泰州市出台了全国首个《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指出公勺公筷为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用以舀(夹)取菜(点)的勺子、筷子,是就餐者不与嘴接触的分餐工具,并从长短、颜色、标识等方面规定公筷制作要求。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商务厅、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山东省旅游饭店协会联合下发《山东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旅游住宿业防控工作指导指导手册》,要求推行“分餐制、公勺公筷双筷制”,一般筵席(包括婚宴、旅游团餐、零点等),实行一菜一公勺或公筷和一人一盘的用餐方式;会议用餐,更多实行自助餐和公勺、公筷双筷的用餐方式等。 对此,北京大学卫生法学教研室讲师杨健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桌餐时,大家使用的筷子、勺子会沾有自己的唾液,用其去盛取菜品的时候,会碰触和沾染旁边的食品。如果这个就餐者已经是某种疾病的患者或者病原携带者,则其唾液中有可能含有病毒或细菌等病原微生物,通过盛取菜品这个过程,将有可能使得其他共同就餐的人受到感染。” 北京大学卫生法学教研室主任王岳说,合餐制筷来箸往很容易为病菌扩散打开方便之门。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渠道。在“合餐制”中,人们如果和他人共用自己的碗筷,没有使用公筷公勺,就很容易导致唾液中微生物的传播。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居民恢复正常社会生活的关键时期,各地大力提倡餐饮企业推行分餐制、公勺公筷双筷制,提倡市民居家用餐使用公筷公勺,这是当前减少病毒传播、推广科学防控的关键之举,无论是对企业复工复产、疫情科学防控,还是对推广居家隔离就餐文化、恢复正常社会生活,都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安全与职业卫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任国友说。 宣传教育尚未到位 分餐倡议收效甚微 从非典开始,提倡使用公筷公勺的呼声一直存在,但收效甚微。如今大多数人仍然保持着共食的习惯,有时为了表示热情,还会为别人夹菜。一些饭店提供的公筷公勺很少有人使用,很多人认为换两双筷子很麻烦。 杨健认为,公筷公勺的使用推进成效不显著,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和媒体宣传不到位,没有将其作为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进行长期深入地宣传教育;商家设置公筷公勺会增加成本、增加工作量,因此没有动力;传统就餐习惯使得普通公众觉得使用公筷公勺显得不热情,也更麻烦。 王岳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我国汉唐时期是分餐制,大概是从北宋开始出现了合餐制,餐饮逐渐脱离了祭祀的意味,更平民化,更强调分享。但实际上,这种饮食方式既不卫生,还会造成严重的食物浪费。 杨健说:“良好的卫生习惯需要培养。此次新冠肺炎暴发之前,人们不习惯戴口罩,随地吐痰的现象也比比皆是。疫情的暴发,使大家认识到防范措施的必要性,人们能自觉做到尽量少出门、出门戴口罩、不随地吐痰、交谈保持一定距离。因此,正确的理念需要宣传,正确的习惯需要培养。在经历过多次重大传染病疫情后,人们的健康素养已经有所提高,政府和媒体应以此为契机,大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卫生习惯,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己的健康。” “民以食为天,多少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不容易改变。我建议借此次疫情防控之机,大力倡导‘文明餐桌公筷公勺’行动。首先,新闻媒体要发挥急先锋作用,率先吹响行动号角;其次,倡导家庭先行示范,引导居家抗‘疫’人群;第三,加大餐饮企业宣传力度,进而推广复工复产的企业职工践行公筷公勺与分餐制。”任国友说。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普通公众也通过戴口罩、不吐痰、咳嗽挡口等良好卫生行为为抗击疫情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不良习惯是可以消除的,良好卫生习惯也是可以培养的。当然,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健康教育的持续深入开展尤为重要。”杨健说。 政策鼓励实行分餐 提升公众文明素养 使用公筷公勺,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由于共餐导致的疾病感染。但有人认为即使使用公筷公勺,还是有手接触传播风险。对此,专家给出了建议。 王岳认为,除了公筷公勺使用之外,还应该推行分餐制。自助餐、自助个人小火锅都是可以推广的。国家可以通过相应的税制鼓励餐饮行业推行分餐制,比如给实行分餐制的餐饮企业税务上的优惠。这样可以从税务角度,鼓励更多的餐饮企业实行分餐制。 任国友说:“提倡公筷公勺,我们要持续推广分餐就餐文化。除此之外,我认为居民还要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指导手册,注意口罩佩戴,家庭和工作场所消毒;复工复产出行时,要注意排队有序上下车,杜绝拥挤;社区要继续加强居民传染病知识科普宣传,持续提升社区安全健康文化;倡导居家生活文明行为,持续提升公众文明素养。” 杨健认为,众多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与人们日常之间的接触直接相关,咳嗽和打喷嚏的飞沫、被污染的物品、病原携带者的体液、不洁净的水和食品,都是传播病原微生物的载体。因此,勤洗手、使用公筷公勺、打喷嚏和咳嗽要掩住口鼻、不随地吐痰、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戴口罩、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卫生等措施必须要综合推进,只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整体必然收效甚微。 “社会上肯定会有各种担心和忧虑,但我认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一定会改变公众对于疫情的认知。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一定会大大改变我们之前的一些不良行为,养成有序排队、公筷分餐等良好习惯,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任国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