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坪村村民正在采收金钱橘。 陕西农村报记者 牛向阳摄 11月28日上午,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公路,行车近半小时,陕西日报“全媒体行动”记者来到距紫阳县城约11公里的城关镇双坪村。位于大巴山深处汉江北岸的双坪村,7个村民小组散落在11.6平方公里的大山里。沿江的中低山宜产茶叶、柑橘,近年来,双坪村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茶、橘间作套种,使村民每亩园地增收2000元以上,将绿色资源变成财富,带动当地脱贫,并将这一模式推广到沿江的十个村。今年全村人均纯收入预计将超过1万元。 在村民朱高维家,楼上楼下,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朱高维说:“我家条件还不是最好的,村里比我家强的人家多着哩!” 从没有水泥路,到21公里水泥路;从经常停电的电网,到每公里23根水泥柱的标准化电网;从没有路灯,到90盏太阳能路灯……双坪村旧貌换新颜。 从没有规模化养殖,到有了5家规模化养鸡场;从没有集体经济,到有了集体企业;从没人会修剪茶树,到人人会修剪茶树……双坪村产业在不断升级。 家乡的变化,让在外打工的人们开始回归。45岁的村民彭元金,在山西务工多年。今年,彭元金回到村里创业,成立了合作社,兴办了茶厂。“路通了、电稳了、信号灵了,茶园的规模和质量都上去了,加上越来越多的好政策,我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梦想,回家发展了。” 双坪村的变化与从省科技厅来扶贫的第一书记王大春密不可分。他是单位接力双坪村扶贫的第3任干部,在这里已经待了500多天。 “你们能不能再给我们建一个香菇场?”在示范香菇大棚学会技术的村民常选斌问王大春。王大春说:“我们目前只搞示范。如果你们要扩大规模,在技术上有困难,我们一定会帮。” 双坪村正在准备兴办第二个香菇场,村民们希望的是,香菇场能一直向前发展。 沿双坪村村委会往上走,就到了云雾缭绕的第六和第七村民小组。这里海拔接近1000米,不适合发展茶园、橘园。这两个村民小组应该发展什么产业?驻村工作队成员和专家多次研究后,认为这里适合养鸡,而且要把养鸡发展成为稳定的致富产业,必须规模化养殖。然而,一开始村民们对此却纷纷摇头,因为当地村民曾经在养鸡上“吃过亏”。村委会主任林永远之前就养过多年的鸡,但因缺乏技术,养殖规模一上百只,鸡就大量死亡。 “那就把既懂技术、又懂营销的职业农民请进来,让他们教大家如何养鸡。”王大春和驻村工作队最终拿出了这样的方案。蔡红科就这样被请了进来。 蔡红科是岐山县的职业农民,熟悉整个散养鸡产业链。为了扶持双坪村的养鸡产业,省科技厅以“三区人才”聘用了蔡红科,他以技术入股与双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签约,并在双坪村建起了一个规模为500只的养鸡场。3个月后,鸡的数量没有减少,成活率达到90%以上。村民们这才开始相信,散养鸡是可以上规模的。如今,双坪村有9户村民发展养鸡产业,其中4户规模在500只以上。目前,村上的3000只散养鸡中,1000只已经预定出去,每只售价160元。蔡红科说,如今走在村里,常有村民跟他打招呼:“明年我也想养鸡。” 包括双坪村在内,紫阳县今年将有35个深度贫困村告别贫困,116个贫困村、近两万贫困家庭摘下穷帽。 汉江静流,巴山绿深。在汉江两岸,巴山深处,陕西最贫最困的地方,巨变正在发生。(记者 韩承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