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变化太快了,每次来都让人耳目一新。”7月30日,民革吉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王英梅到水南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一走进村子便不由发出感叹。 说起水南村,民革吉林省委会的党员干部都熟悉。他们或来水南村参加过扶贫活动,亲身经历了这里的变化;或作为游客来体验过朝鲜族民俗风情,购买过当地的土特产品。 吉林民革人不仅熟悉水南村的一切,还与当地群众成为朋友。“每次来到村里,就像回家一样,这些年的帮扶工作,让我变成了这里的一员,水南村的一草一木,都让我十分牵挂。”民革吉林省委会主委郭乃硕动情地说。 倾力帮扶实现脱贫梦 水南村位于中国东北边疆,隶属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石岘镇,是一个朝鲜族聚居村落。在石岘镇政府门前立着一块石头,上面刻着“石岘梦想”四个字,“石岘”与“实现”同音,意为“实现梦想”。“水南村乡亲们的梦想就是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石岘镇党委书记王学斌说。 2016年初,吉林省脱贫工作进入攻坚期,民革吉林省委会负责包保帮扶水南村。那时的水南村,共有100多户常住人口,耕地非常少,老年人口多,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义务收养孤残孩子的姜东植老人一家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身患重病的朴吉洙老人还居住在阴冷的旧房里。能歌善舞的村民没有一个像样的广场,零星的土特产品没有固定销路,村旁的嘎呀河经常在雨季泛滥…… “没有多少收入来源,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留下老人在村子里,而且大多体弱多病。”水南村党支部书记罗哲龙回忆说,“村里的劳动力不足,发展集体经济没有后续力量,给扶贫工作增添了很多困难。” 办法总比困难多。吉林民革人靠着这股劲,投入到水南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民革吉林省委会成立扶贫领导小组和驻村工作队,对水南村进行集中调研,理顺工作思路,制定扶贫计划,与当地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千方百计地在水南村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加油助力。 走出一条特色扶贫之路 水南村主干道中山路干净整洁,两侧绿意葱葱,水南村党支部就坐落在路旁。“4年来,我们在这里召开了无数次扶贫座谈会、协调会、论证会,每一次都很务实高效,都能解决实际问题,都有新的突破。”民革吉林省委会联络处处长安良说。 民革吉林省委会通过结对帮扶、产业扶贫、项目扶贫、消费扶贫、健康扶贫、文化扶贫、法律扶贫等措施,全力扶持水南村各项事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民主党派特色的扶贫之路。 为了增加集体收益和村民分红,民革吉林省委会大力扶持水南村食用菌生产基地,帮助建立完善生产设施;在长春市欧亚超市设立扶贫专柜,拓宽产品销路;在长春市开设朝鲜族特色餐厅,优先选用水南村食材。民革吉林省委会大力支持水南村发展朝鲜族民俗特色旅游,帮助修建民俗文化大院、朝鲜族特色民居、民俗文化讲堂等设施,协助推进小流域治理和厕所改造,优化人居环境,吸引各地游客。 民革吉林省委会动员民革党员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建立农村书屋,举行“送戏千里行”专场演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聘请民革党员艺术家指导民俗文化发展;为贫困村民免费体检,设立法律援助点和志愿服务基地,为村民提供志愿服务…… 民革吉林省委会在水南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村民为了纪念这份感情,决定把村子的主干路命名为中山路。 脱贫致富旧貌换新颜 村民居住环境整洁了,生活设施完善了,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在吉林民革人的倾情倾力帮扶下,水南村旧貌换新颜。通过产业带动和项目分红,2017年底,水南村整村退出贫困村序列。2019年底,水南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0余万元,贫困户年平均收入达到10800元。 有了稳定的分红,姜东植老人一家的生活有了底气,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在民革党员企业家资助下,朴吉洙老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村里条件好了,很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开始回乡创业。金国星就是其中之一,他开展的蔬菜种植项目,带动了全村20余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水南村的民俗旅游也创出了品牌,游客慕名而来,住朝鲜族民居、睡朝鲜族大炕、喝米酒、吃江米鸡、欣赏朝鲜族歌舞,体验独特的风土人情。 追逐梦想的水南村绽放光彩,水南村党支部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村党支部书记罗哲龙当选中共十九大代表。水南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获得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吉林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吉林省特色旅游名镇名村等荣誉称号。 水之南,梦实现。脱贫不是终点,致富才是目标。王英梅说,我们会继续扎实工作,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帮助水南村群众向更加美好富裕的生活迈进。 |